[发明专利]一种曲线行星磁感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2755.1 | 申请日: | 201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4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吴绍松;吴昊儒;杨永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伺维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6/00 | 分类号: | H02K16/00;H02K1/27;H02K7/116;H02K5/20;H02K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6 | 代理人: | 刘增玉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烟台市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线 行星 感电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曲线行星磁感电机,属于磁感电机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动力输出轴、外转盘、若干个磁瓦和若干个感应线圈,所述动力输出轴转动安装在外壳上,所述外转盘、磁瓦和感应线圈均位于外壳内部,所述外转盘与动力输出轴同步转动安装,所述感应线圈套装在外转盘的外部,所述磁瓦设置为圆盘形,所述磁瓦平行等间距且垂直安装在外转盘上,所述感应线圈的内径大于磁瓦的外径,所述磁瓦设置为N极和S极间隔排列,所述感应线圈通电后作用于外转盘上的磁瓦使其带动外转盘转动,从而驱动动力输出轴转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机体积大,功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曲线行星磁感电机,属于磁感电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机是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的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其原理是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现有技术中的电机体积大,不利于安装,功率相对较低,在很多场合均不适合使用,永磁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功率密度高、运行高效等优点,在电动汽车、发电系统、工业设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在航天器、无人机、卫星的反作用飞轮、火箭、油泵系统等新的应用领域对永磁电机具有更高的要求,尤其对永磁电机的薄型安装、较小转动惯量、较快响应速度、更高效率、更低振动频率、更轻质量具有更加迫切的需求,而传统的永磁电机,电枢绕组位于定子铁芯槽中,由于齿槽效应会导致电机旋转时有转矩脉动,降低动态响应速度,振动噪音变大,电机的铁芯选用高磁导率的硅钢片,可以降低磁路的磁阻,但是其占电机总重量的60%,电机的铁芯损耗太大,制约着效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曲线行星磁感电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机体积大,功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曲线行星磁感电机,包括外壳、动力输出轴、外转盘、若干个磁瓦和若干个感应线圈,所述动力输出轴转动安装在外壳上,所述外转盘、磁瓦和感应线圈均位于外壳内部,所述外转盘与动力输出轴同步转动安装,所述感应线圈套装在外转盘的外部,所述磁瓦设置为圆盘形,所述磁瓦平行等间距且垂直安装在外转盘上,所述感应线圈的内径大于磁瓦的外径,所述磁瓦设置为N极和S极间隔排列,所述感应线圈通电后作用于外转盘上的磁瓦使其带动外转盘转动,从而驱动动力输出轴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感应线圈、磁瓦和外转盘以及动力输出轴,实现感应线圈通电后产生磁场,从而驱动外转盘上的磁瓦带动外转盘转动,进而驱动动力输出轴同步转动,设备体积小,功率高,成本低。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外转盘设置为环形,所述外转盘的内圈壁设置为齿轮形状,所述动力输出轴上同轴固定安装内转盘,所述内转盘外圈壁设置为齿轮形状,还包括若干个关于动力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呈圆周排列的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位于外转盘和内转盘之间,同时中间齿轮还位于相邻的两个感应线圈之间,所述中间齿轮远离动力输出轴的一侧与外转盘的内圈壁啮合,所述中间齿轮靠近动力输出轴的一侧与内转盘的外圈壁啮合,所述中间齿轮的中心固定安装中间轴,所述中间轴转动安装在外壳上。
进一步,所述外壳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的中心设置均中心通孔,所述上盖中心通孔的顶部和下盖中心通孔的底部设置用于安装动力轴承的轴承腔,所述上盖的底部和下盖的顶部均设置限位弧板,所述限位弧板的形状为圆弧,该圆弧的直径大于感应线圈的直径,上盖的限位弧板和下盖的限位弧板拼合成一个圆管型,所述上盖和下盖的限位弧板外缘均设置凸耳,所述上盖的凸耳和下盖的凸耳通过螺钉进行可拆卸安装。
进一步,所述动力输出轴上还同轴安装两个隔套,一个隔套位于内转盘的上方用于顶紧上盖内的动力轴承的内环,另一个隔套位于内转盘的下方用于预紧下盖内的动力轴承的内环,所述轴承腔上还安装轴承端盖用于对动力轴承进行限位。
进一步,所述中间轴的两端通过轴承组件分别转动安装在上盖和下盖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伺维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烟台伺维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27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管内涨法制作模型形状钢管的工艺及其设备
- 下一篇:一种摆动式导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