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芯片堆叠封装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82618.8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8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狄隽;王升旭;王志明;王强济;岳超;许兰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科工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29 | 分类号: | H01L23/29;H01L23/31;H01L23/552;H01L25/06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杨光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电磁 屏蔽 功能 芯片 堆叠 封装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芯片堆叠封装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波/毫米波裸芯片(101)和用于封装微波/毫米波裸芯片(101)的封装结构,封装结构包括依次设置于微波/毫米波裸芯片(101)上的封装介质层(107)和封装金属布线层(109),所述封装金属布线层(109)用于引出来自裸芯片表层金属(106)的信号;
所述微波/毫米波裸芯片(101)包括由下向上设置的裸芯片背金(103)、衬底(104)、裸芯片介质层(105)和裸芯片表层金属(106);
所述微波/毫米波裸芯片(101)设置有穿过衬底(104)的圆柱状金属化孔(102);
所述封装介质层(107)设有封装金属化孔(108);
所述封装金属布线层(109)的顶面平整,构成金属地平面;
所述封装金属布线层(109)上的金属地平面通过所述封装金属化孔(108)、所述裸芯片表层金属(106)、所述圆柱状金属化孔(102)与所述裸芯片背金(103)相连接,并且有效接地;
所述封装介质层(107)和所述封装金属布线层(109)分别至少有两层;所述封装介质层(107)的厚度为8~10um;
在最上层的封装金属布线层(109)的表面采用烧结或粘接方式堆叠其它芯片(110),完成芯片堆叠封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芯片堆叠封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金属布线层(109)采用沉积金属金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芯片堆叠封装体,其特征在于,封装金属化孔(108)通过在封装介质层(107)上设置开窗(111),再经沉积金属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芯片堆叠封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金属为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芯片堆叠封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介质层(107)采用聚酰亚胺材料。
6.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芯片堆叠封装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待封装的微波/毫米波裸芯片(101)表面设置封装介质层(107);
步骤二:在封装介质层(107)上设置开窗(111);
步骤三:在开窗后的封装介质层(107)上设置阻挡层(113),并在阻挡层(113)上刻蚀出待布设种子层(112)的区域;
采用气相沉积方法在开窗后的封装介质层(107)上依次形成种子层(112)和金属线层,种子层(112)和金属线层共同构成封装金属布线层(109);
步骤四:去除阻挡层(113),完成单层微波/毫米波裸芯片(101)的封装,形成单层芯片封装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芯片堆叠封装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对待封装的微波/毫米波裸芯片(101)表面进行清洁处理,采用匀胶机在微波/毫米波裸芯片(101)表面涂覆一层封装介质层(10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科工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科工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261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强SONiC可靠性的方法、设备及介质
- 下一篇:书签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