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和酶协同处理乙醛废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2287.8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8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兵;张志宏;周寿芳;产丹丹;王婕;刘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4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徐文恭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协同 处理 乙醛 废水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和酶协同处理乙醛废水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微生物与酶按照比例混合,制得复合生物制剂;(2)向工业乙醛废水中加入一定剂量的营养调节剂和氢氧化钠,调整废水中的碳、氮、磷元素和pH;(3)将复合生物制剂加入调整后的乙醛废水中,搅拌混合,维持温度30℃处理48h,去除废水中醛类有机物,再将废水导入生化池进行后续处理。本发明利用微生物与酶的协同作用降解废水中的乙醛等有机物,降低了乙醛废水的生物毒性,提高后续生化处理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乙醛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和酶协同处理乙醛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乙醛是一种无色易流动液体,具有强烈的刺激臭味。乙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于生产乙酸、乙醇、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乙醛在工业上的大量使用会产生含乙醛废水,而这些乙醛废水如何处理成为问题。乙醛废水无色透明,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水质组分复杂,其BOD/COD在0.50到0.55之间,可生化性较好,即采用生物法处理乙醛废水较为合适。目前乙醛废水采取的生物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厌氧生物法和好氧生物法。厌氧法处理废水时,当乙醛含量超过300ppm,厌氧活性污泥明显受到抑制,COD去除率大幅下降,微生物活性也明显受到抑制;而采用好氧法处理乙醛废水后,如同厌氧法一样,进水COD不能过高,若原水COD太高,需先进行稀释,这将造成设备以及处理成本的增加。
上述生物法处理乙醛废水的问题,主要归结为废水中的有机物浓度过高,超过微生物处理极限,且废水中含有的醛类物质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这些都增加了乙醛废水生化处理的难度。因此,要想提高生化处理的效果,必须先处理掉乙醛废水中的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专利号为CN105311952A中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和酶的协同作用处理甲醛的方法,此方法为研究乙醛废水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但乙醛与甲醛在结构和理化性质上存在很大差别,乙醛废水中对微生物的毒害作用更加显著,废水组分更加复杂,现有技术无法有效降解废水中的COD,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微生物和酶协同处理乙醛废水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和酶协同处理乙醛废水的方法,利用微生物与酶的协同作用降解废水中的乙醛等有机物,降低了乙醛废水的生物毒性,提高后续生化处理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和酶协同处理乙醛废水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微生物与酶按照比例混合,制得复合生物制剂;
(2)向工业乙醛废水中加入一定剂量的营养调节剂和氢氧化钠,调整废水中的碳、氮、磷元素比例和pH;
(3)将复合生物制剂加入调整后的乙醛废水中,搅拌混合,维持温度30℃处理48h,去除废水中醛类有机物,再将废水导入生化池进行后续处理。
优选地,步骤(1)中微生物与酶按质量比10:1混合。
优选地,所述微生物选自Bacillus subterraneus COO13B、Escherichia coli K-12、Vibrio crassostreae LGP7中的一种,所述酶为过氧化氢酶。
优选地,所述营养调节剂为氮肥或磷肥中的一种或混合物。
优选地,步骤(2)中调整后碳、氮、磷元素比例为C:N:P=1000:5:1。
优选地,步骤(2)中乙醛废水pH调至6.8-7.2。
优选地,步骤(3)中加入复合生物制剂后乙醛废水的菌浓度达到OD600=0.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原理简单,操作方便,仅需投加微生物与酶,安全环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22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互联互通地铁信标定位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精神疾病的智能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