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确权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1869.4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5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朱芸生;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商通数治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4L29/06;G06F21/60;G06F21/62 |
代理公司: | 成都环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2 | 代理人: | 李斌;李辉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剑***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数据 确权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确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业务逻辑,创建智能合约;获取用户身份信息,并根据用户身份信息为对应的用户创建一对公钥和私钥;通过智能合约获取并发送用户的公钥至区块链网络;获取用户需要上链的数据,并通过私钥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加密;通过智能合约将加密后的数据发送至区块链网络;获取用户的公钥,并通过公钥对区块链网络中的数据进行身份确权匹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确权系统。本发明基于区块链的时序性和不可串改性来解决数据确权问题,保证数据归属者的权益,实现数据的归属权唯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确权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数据版权系统处于比较薄弱的节点,数据的存储是基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传统技术数据存储基于数据库存储过于中心化,无法解决数据被串改的问题,无法保证数据的归属权唯一。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确权方法及系统,基于区块链的时序性和不可串改性来解决数据确权问题,保证数据归属者的权益,实现数据的归属权唯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确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业务逻辑,创建智能合约;
S2、获取用户身份信息,并根据用户身份信息为对应的用户创建一对公钥和私钥;
S3、通过智能合约获取并发送用户的公钥至区块链网络;
S4、获取用户需要上链的数据,并通过私钥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加密;
S5、通过智能合约将加密后的数据发送至区块链网络;
S6、获取用户的公钥,并通过公钥对区块链网络中的数据进行身份确权匹配。
通过实际的业务逻辑,使用golang开发一段程序(即创建智能合约),将程序部署到区块链节点,由区块链节点去触发执行;获取用户身份信息,该用户身份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个人社保信息、个人不动产信息等,如姓名、性别、年龄、婚姻家庭、住址、职业、文化等个人身份信息,参保地区、参保单位、社保基数、参保年限等个人社保信息以及是否有无汽车、房产、企业等个人不动产信息,并根据用户身份信息为对应的用户创建一对公钥和私钥;通过智能合约获取并发送用户的公钥至区块链网络;采用SM2或SM4算法对用户需要上链的数据进行加密,应用程序通过golang-sdk调用区块链网络中智能合约的接口,通过智能合约将加密后的数据发送至区块链网络,将数据包发送到区块链节点,区块链节点调用智能合约完成业务处理,然后将数据存储于区块链网络中;用户上链后的每条数据具有上传者通过私钥添加的唯一签名标识(sign),通过数据上传者的公钥对数据和对数据的签名进行验证,对区块链网络中的数据进行身份确权匹配。
本方法以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基础架构,在智能合约业务层来实现数据上链后拥有唯一版权,基于区块链的时序性和不可串改性来解决数据确权问题,保证数据归属者的权益,实现数据的归属权唯一。
进一步地,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
S41、获取用户需要上链的数据;
S42、通过私钥采用SM2算法对获取的数据添加唯一签名标识,进行数据加密。
通过私钥采用SM2算法对获取的数据添加唯一签名标识,对数据进行唯一标识,以便后续确权匹配,保证数据身份的有效性和唯一性。
进一步地,步骤S6包括以下步骤:
S61、获取用户的公钥;
S62、获取区块链网络中的数据的唯一签名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商通数治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商通数治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18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