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网电能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9837.0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0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崔文峰;王海川;刽晓梅;周晓伟;周志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众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郑州德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8 | 代理人: | 苏志洋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能 监控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网电能监控系统,包括三层构架,底层是分布式的智能监控终端,第二层是微网管理系统,第三层是场级管理系统,所述智能监控终端包括智能电表、蓄电池监控终端和功率调频控制器,所述微电网管理系统实现微电网在并网、孤岛运行模式间的切换、保护和协调功能,包括微网控制器,场级管理系统与大电网系统连接,接收来自于大电网的数据并根据微电网采集到的各项数据,结合自身算法对微电网进行优化和管理。该微网电能监控系统根据大电网和微网的实时状态,判断并切换运行模式,实现微网的智能化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网控制系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微网电能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微电网是指分布式的电能配电系统,是一种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微型系统,既能够孤岛运行,同时又能够与大电网并网运行,是当前电网小型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智能微网的核心问题是在孤岛模式和并网模式之间切换的问题,因为孤岛模式下的各项参数和并网模式下的各项参数都是实时变化的,切换是否顺畅,是否存在问题,都需要根据实时状态进行调整,这就要求对监控系统的监测性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根据实时状态进行模式切换的微网电能监控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网电能监控系统,包括三层构架,底层是分布式的智能监控终端,第二层是微网管理系统,第三层是场级管理系统,所述智能监控终端包括智能电表、蓄电池监控终端和功率调频控制器,所述微电网管理系统实现微电网在并网、孤岛运行模式间的切换、保护和协调功能,包括微网控制器,场级管理系统与大电网系统连接,接收来自于大电网的数据并根据微电网采集到的各项数据,结合自身算法对微电网进行优化和管理;
其中,智能电表采集分布式光伏电源的发电数据,并实时的发送给微网控制器,所述蓄电池监控终端实时监控蓄电池的状态并实时发送给微网控制器,所述功率调频控制器则采集输出有功功率发送给微网控制器;所述微网控制器与场级管理系统通信,将采集到的数据整合转换后发送给场级管理系统,场级管理系统根据大电网的状态和微电网的状态,决定并网或孤岛运行,微网控制器则根据获取的指令实现并网和孤岛运行模式间的切换。
基上所述,所述场级管理系统还包括能源协调分配模块和预测模块,所述预测模块包括天气信息和系统通知接收模块,根据获取的天气预报信息,预测未来分布式光伏电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运行状况来确定是否并网,同时根据系统发出的指令计划确定未来是否并网。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体的说,本发明在智能监控终端获取微网运行的各项参数,包括发电参数、蓄电池参数和功率参数,然后从场级管理系统中获取大电网的参数,两者进行比较,确定微网以并网模式运行还是孤岛模式运行。
进一步的, 与未来的天气状况相关联,根据未来的天气状态确定未来微网的运行模式,以及大电网的运行指令确定未来微网的运行模式,能够自动切换模式,并能够应对未来多变因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种微网电能监控系统,包括三层构架,底层是分布式的智能监控终端,第二层是微网管理系统,第三层是场级管理系统,所述智能监控终端包括智能电表、蓄电池监控终端和功率调频控制器,所述微电网管理系统实现微电网在并网、孤岛运行模式间的切换、保护和协调功能,包括微网控制器,场级管理系统与大电网系统连接,接收来自于大电网的数据并根据微电网采集到的各项数据,结合自身算法对微电网进行优化和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众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众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98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