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脉冲神经网络编码转换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8733.8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4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孙博;章国豪;黄国宏;唐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3K19/20 | 分类号: | H03K19/20;G06N3/063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李俊康 |
地址: | 517000 广东省河源市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冲 神经网络 编码 转换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冲神经网络编码转换电路,包括电源、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八个JK触发器;通过在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第一输入信号,第一输入信号为生物的大脑经外界刺激输出的信号,在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第二输入信号,所述第二输入信号为整个神经网络同步而来的外界刺激信号,S空间编码的码元实际上就是两个第一输入信号脉冲之间第二输入信号的脉冲个数,将第一输入信号作为计数器的重置信号,将第二输入信号信号作为计数信号,当第一输入信号从一个高电平到达下一个高电平时,通过JK触发器统计第二输入信号的脉冲信号个数,来获得S空间编码的码元,通过码元能够快速得到码元的排序,然后码元的排序能够快速了解到神经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脉冲信号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脉冲神经网络编码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生物大脑信息的研究越来越多,目前分析生物脑中的信息是通过获得脑电图,然后再通过在数据库找到相匹配的脑电图,根据脑电图样本的编码获取相应的信息。
但是,传统技术通过获取脑电图分析生物脑中的信息存在以下缺陷:(1)需要采集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和显示设备等多种设备,才能够分析出生物脑中的信息,导致成本比较高;(2)获取数据之后还需要比对,然后根据比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才能得到生物脑中的信息,检测时间过长,效率太低。
经研究表示,生物的大脑可以看作一种天然脉冲神经网络,生物的脑信号的编码规则遵循S空间编码规则,因此,若要分析生物脑中的信息,只需要解析S空间编码信号所携带的信息,就能够得到S空间编码的码元,然后得到生物脑中的信息,但是目前对S空间编码信号所携带的信息进行解析的技术还较为欠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够解析S空间编码信号所携带的信息的脉冲神经网络编码转换电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脉冲神经网络编码转换电路,包括电源、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八个JK触发器,每个JK触发器的rst输入端接第一输入端,每个JK触发器的J输入端和K输入端接电源正极,第一JK触发器的clk输入端接第二输入端,第一JK触发器的q输出端接第二JK触发器的clk输入端,第二JK触发器的q输出端接第三JK触发器的clk输入端,第三JK触发器的q输出端接第四JK触发器的clk输入端,第四JK触发器的q输出端接第五JK触发器的clk输入端,第五JK触发器的q输出端接第六JK触发器的clk输入端,第六JK触发器的q输出端接第七JK触发器的clk输入端,第七JK触发器的q输出端接第八JK触发器的clk输入端。
作为所述脉冲神经网络编码转换电路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JK触发器包括与门器件、第一或非门器件、第二或非门器件和寄存器,与门器件的a输入端分别与第二或非门器件的a输入端和寄存器的q输出端连接,与门器件的b输入端为JK触发器的K输入端,与门器件的f输出端接第一或非门器件的a输入端,第一或非门器件的b输入端接第二或非门器件的f输出端,第一或非门器件的f输出端接寄存器的d输入端,寄存器的clk输入端为JK触发器的clk输入端,第二或非门器件的b输入端为JK触发器的J输入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第一输入信号,所述第一输入信号为经过神经网络处理、携带编码信息的S空间编码的信号,即生物的大脑经外界刺激输出的信号,在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第二输入信号,所述第二输入信号为整个神经网络同步而来的外界刺激信号,S空间编码的码元实际上就是两个第一输入信号脉冲之间第二输入信号的脉冲个数,将第一输入信号作为计数器的重置信号,将第二输入信号信号作为计数信号,当第一输入信号从一个高电平到达下一个高电平时,通过JK触发器统计第二输入信号的脉冲信号个数,来获得S空间编码的码元,通过码元能够快速得到码元的排序,然后码元的排序能够快速了解到神经信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未经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87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