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8608.7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7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常萌蕾;陈东初;叶秀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L79/08 | 分类号: | C08L79/08;C08L55/02;C08L23/16;C08L91/06;C08K13/04;C08K3/32;C08K7/14;C08K3/34;C08K3/38;H01B3/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朱继超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新能源 汽车 电缆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缆材料,采用热固性液体聚酰亚胺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三元乙丙橡胶、聚磷酸铵、含硅氢基、玻璃纤维、环氧化合物、石蜡、无石棉滑石粉、凡士林、硼酸锌、抗氧剂、炭黑进行有效配比,并辅以复合稳定剂和抗氧剂等,制得的电缆材料的耐老化性得以有效提高,同时,材料的耐热温度被提高,绝缘能力等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能适应一些突发或极端的环境,无法满足电线电缆在新能源汽车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缆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原料廉价且来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适于大规模工业化运用,实用性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满足行业的要求,应用前景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绿色出行是现在所倡导的一种理念,现在短距离的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渐渐被新能源汽车所代替,新能源汽车作为科技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其产业化和规模化正逐步完善,相应的配套设备也需要逐步的完善和改进;而电线电缆作为电路的网络主体,其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尤其是新能源汽车。
而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电缆材料易老化腐蚀,绝缘能力较差,耐热性差等综合性能不达标,不能适应一些突发或极端的环境,无法满足电线电缆在新能源汽车实际使用中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对电缆材料的配方、用量进行调配,用以解决现有新能源汽车的电缆材料易老化腐蚀,绝缘能力较差,耐热性差等问题。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缆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热固性液体聚酰亚胺纯树脂40-60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10-40份、三元乙丙橡胶2-10份、聚磷酸铵3-5份、含硅氢基0.1-2份、复合稳定剂2-6份、玻璃纤维6-9份、环氧化合物5-20份、石蜡5-10份、无石棉滑石粉10-50份、凡士林2-30份、硼酸锌4-8份、抗氧剂0.5-2份、炭黑2-15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缆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热固性液体聚酰亚胺纯树脂40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10份、三元乙丙橡胶2份、聚磷酸铵3份、含硅氢基0.1份、复合稳定剂2份、玻璃纤维6份、环氧化合物5份、石蜡5份、无石棉滑石粉10份、凡士林2份、硼酸锌4份、抗氧剂0.5份、炭黑2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缆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热固性液体聚酰亚胺纯树脂60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40份、三元乙丙橡胶10份、聚磷酸铵5份、含硅氢基2份、复合稳定剂6份、玻璃纤维9份、环氧化合物20份、石蜡10份、无石棉滑石粉50份、凡士林30份、硼酸锌8份、抗氧剂2份、炭黑15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缆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热固性液体聚酰亚胺纯树脂50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25份、三元乙丙橡胶6份、聚磷酸铵4份、含硅氢基1份、复合稳定剂4份、玻璃纤维7.5份、环氧化合物12份、石蜡7份、无石棉滑石粉3份、凡士林15份、硼酸锌6份、抗氧剂1.5份、炭黑8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合稳定剂包括双马来酸单丁酯二丁基锡、马来酸二正辛基锡和环氧化合物,三者的复合使用在耐老化方面具有较高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耐老化性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氧化合物为环氧大豆油、环氧亚麻子油和环氧硬脂酸丁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炭黑作为光稳定剂,能有效抵御聚合物的光降解。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缆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86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