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太阳能蓄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7719.6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9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符逸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梧新区库阳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S20/40 | 分类号: | F24S20/40;F24S60/30;F24S80/30;H02S40/44 |
代理公司: | 拉萨市嘉宇天运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4001 | 代理人: | 陈蒋玲 |
地址: | 850000 西藏自治区拉萨***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太阳能 蓄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便携式太阳能蓄热装置,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解决了人们在外出游玩时热水的来源少、制作不方便,从而影响人们的体验度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箱体和与箱体通过转轴连接的箱盖,所述箱体外壁沿箱体的圆周方向环设有光电板;所述光电板与箱体之间设有吸热器;所述吸热器与箱体之间设有水管,所述水管一端通往箱体内部;所述箱体底端设有与光电板电性连接的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箱体内部连通,以及输出端与水管的另一端部连接;达到增加热水的来源和提高人们的体验度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便携式太阳能蓄热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
在人们外出游玩时,对热水的需求变大,现有技术中,人们通常是在酒店将热水装入杯中饮用,其杯子容量有限,使得热水的装入量较少,使得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在野外进行露营野炊时,热水的制作不方便,影响野炊的整体进度,更加影响人们外出体验。
因此,如何设计携式太阳能蓄热装置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便携式太阳能蓄热装置,具有方便、快捷的制作热水和蓄热的效果,达到增加热水的来源和提高人们的体验度的目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箱体和与箱体通过转轴连接的箱盖,所述箱体外壁沿箱体的圆周方向环设有光电板;所述光电板与箱体之间设有吸热器;所述吸热器与箱体之间设有水管,所述水管一端通往箱体内部;所述箱体底端设有与光电板电性连接的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箱体内部连通,以及输出端与水管的另一端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在外出时,将箱体中装满水,放置于可接收太阳光的位置,从而使得光电板接收阳光的照射,从而使得光能转化为电能,进而带动水泵运行,使得箱体中的水在箱体和水管中不断循环,吸热器在太阳光照射后,产生的热量使得水管中循环流动的水不断加热,从而使得箱体内容纳的水得到升温,从而增加热水的来源,以供人们在外出时使用;利用光电板,便于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进而为水泵供电;利用吸热器,便于接收太阳光的热量,从而使得水管中的水得以加热,从而使得箱体内部的水得以加热;利用水泵,使得箱体中的水在水管与箱体中不断循环,从而使得吸热器对水管的中进行加热。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管呈螺旋状且环设于吸热器与箱体外壁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水在水管中的路径变长,从而增加吸热器对水的加热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盖内部设有光电板和水泵电性连接的蓄电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蓄电池,便于将光电板转化的电能存储,以供其他地方使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底端通过隔板设有驱动仓;所述隔板顶端设有与箱体底端触接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驱动仓,便于容纳水泵,使得水泵的运行不收影响;利用加热板,便于对箱体内部的水进行加热,提高水的加热速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管为扁平状的管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吸热器在对水管内部的水加热时,提高升温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盖内壁沿自身圆周方向环设有密封垫,所述箱体顶端设有供密封垫插接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密封垫和凹槽,提高箱体与箱盖之间的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梧新区库阳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柳梧新区库阳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77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