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镜组织切割刀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7240.2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6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范东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东香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颜丽蓉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织 切割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镜组织切割刀,包括导管、支撑钳组件、电切刀组件和手柄;所述导管包括握持端和伸入端,所述握持端上设有所述手柄;所述支撑钳组件包括支撑钳控制器和相互铰接的两个支撑钳臂,所述支撑钳臂的一端设有钳爪,另一端连接牵引钢丝;所述电切刀组件包括电切刀控制器和电切刀,所述电切刀设于两个所述支撑钳臂之间,所述电切刀的头部为“T”字型,所述电切刀的后端连接有导电丝。本发明有别于传统无支撑钳的切割刀,将支撑钳设计成爪状,在临时固定游离病变组织时,具有多个固定支撑点,从而将需要进一步切割的内镜手术部位暴露在内窥镜摄像头下;同时,将电切刀设于钳爪之间,能更加精准的切割需切部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镜组织切割刀。
背景技术
内镜手术能在人体腔道内病变组织较小的时候进行切除,具有早期微创的优点,对患者腔道内病变组织的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是人体腔道内异物清除及病变组织切除的发展方向。目前内镜手术刀的使用,尤其是长腔道深部(如泌尿道、消化道、气道)的内镜手术刀的操作难度极大,因为在切割面积稍大的病变组织时,病变组织的边缘平铺部分经常会遮盖内镜手术刀的操作部位,使内镜操作的电子屏幕的视野无法顺畅的观察到手术切割部位。需要采用各种办法掀开已经游离的病变组织的边缘平铺部分暴露出更深的手术部位。
目前国内公开号为CN105640615B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牵拉装置的内镜手术刀,包括内镜切割系统、内镜牵拉系统、操作套筒。内镜切割系统包括设置在头端用于切割病变组织的切割刀头、用于将尾部操作传送刀头部切割刀头的传送杆及设置在尾端的操作柄。内镜牵拉系统包括设置在头端用于和病变组织临时固定的固定头、和固定头连接的头端J形塑形的截面为非圆形、牵拉杆、设置在牵拉杆尾端的牵拉手柄。
该发明内镜牵拉系统与内镜切割系统相距一定距离,内镜操作的电子屏幕的视野较小,无法为手术切割部位提供良好的视野;且该发明的操作繁琐,不便于提高手术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牵拉游离病变组织、视野更好的内镜组织切割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镜组织切割刀,包括导管、支撑钳组件、电切刀组件和手柄;
所述导管包括握持端和伸入端,所述握持端上设有所述手柄;
所述支撑钳组件包括支撑钳控制器和相互铰接的两个支撑钳臂,两个所述支撑钳臂的铰接处固定在所述导管的伸入端,所述支撑钳臂的一端设有钳爪,另一端连接牵引钢丝,所述牵引钢丝穿过所述导管与所述支撑钳控制器连接,所述支撑钳控制器设于所述手柄上;
所述电切刀组件包括电切刀控制器和电切刀,所述电切刀的前端设于两个所述支撑钳臂之间,所述电切刀的头部为“T”字型,所述电切刀的后端连接有导电丝,所述导电丝一端连接所述电切刀,另一端穿过所述导管与所述电切刀控制器连接,所述电切刀控制器设于所述手柄上。
其中,所述支撑钳控制器与所述手柄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电切刀控制器与所述手柄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导管为多腔管,所述牵引钢丝和所述导电丝分别通过所述导管的不同腔道。
其中,所述导管的外壁涂覆有疏水层。
其中,所述钳爪的端部设有圆角,所述钳爪的前端进行表面粗糙化处理。
其中,所述电切刀和所述导电丝由同一根金属丝制成。
其中,所述电切刀为高频电刀。
其中,所述支撑钳的材料为陶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东香,未经范东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72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