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弯的覆膜支架开口刺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6540.9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6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许培林;吴光亚;黄炫民;吴强;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特普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F2/07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陈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支架 开口 刺针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可调弯的覆膜支架开口刺针装置,包括外鞘、刺针以及控制导丝;刺针、控制导丝均沿外鞘轴向方向设置在外鞘内部;控制导丝至少设置两根,其前端分别设置在外鞘前部的内壁上,且位置不完全相同;外鞘的前端部设置开口;刺针可沿外鞘轴向方向前后移动,其前端可在驱动下伸出外鞘前端部的开口;控制导丝可在驱动下向外鞘外移动。相比于常规设置,本装置设置两组控制导丝且两组控制导丝与外鞘连接的前端前后设置,可使外鞘后部弯曲,从而减少手术时外鞘后部的贴壁点;而减少了贴壁点,使整个装置有了旋转的余地,可以使装置在手术中进行左右转动,从而使刺针可刺穿的面积扩大,增大了通路的开口,提高了手术的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可调弯的覆膜支架开口刺针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手术时,往往需要在主血管中放入覆膜支架;但是这样有可能会遮住部分与主血管相联通的支血管;因此需要采用刺针刺穿覆膜支架的某些部分,对其进行开口;为了不刺伤血管,刺针通常藏在外鞘中构成刺针装置而进入人体;由于人体血管是弯曲的,刺针装置通常为柔性的,并可通过牵引丝调节其曲率,从而实现在弯曲的人体血管中的运动;但是常规的刺针装置在其前部可以到达穿刺位置的同时,由于血管的弯曲性,其后部往往会贴在血管壁上,从而难以进行左右方向的转动,大大限制了刺针开口的大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覆膜支架开口大的刺针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可调弯的覆膜支架开口刺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鞘、刺针以及控制导丝;所述刺针、控制导丝均沿外鞘轴向方向设置在外鞘内部;所述控制导丝至少设置两根,其前端分别设置在外鞘前部的内壁上;所述控制导丝的前端在外鞘轴向方向的位置不完全相同;所述外鞘的前端部设置开口;所述刺针可沿外鞘轴向方向前后移动,其前端可在外力驱动下伸出所述外鞘前端部的开口;所述控制导丝可在外力驱动下向外鞘外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鞘后端设置推拉把手,所述刺针后端与推拉把手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鞘后部侧面设置向后朝向的导丝开口;所述控制导丝后端从导丝开口穿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导丝分成两组;同组的控制导丝的前端在外鞘轴向方向的位置相同,不同组的控制导丝的前端在外鞘轴向方向的位置不同。
作为一种更优选方案,每个控制导丝组均包括两根控制导丝。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鞘内沿其轴向方向设置导丝腔,所述导丝腔由覆盖膜与外鞘内壁组合而成;所述控制导丝设置于导丝腔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鞘设置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回血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鞘设置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先行导丝管。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主要在于:提供了一种覆膜支架开口大的刺针装置;相比于常规设置,本装置设置两组控制导丝且两组控制导丝与外鞘连接的前端前后设置,可使外鞘后部弯曲,从而减少手术时外鞘后部的贴壁点;而减少了贴壁点,使整个装置有了旋转的余地,可以使装置在手术中进行左右转动,从而使刺针可刺穿的面积扩大,增大了通路的开口,提高了手术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B处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5是常规装置使用时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特普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特普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65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