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岛柔直换流站的双极短路试验平面布置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6220.3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3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裘鹏;周志超;李继红;陆翌;宣晓华;谢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31/327;G01R31/52;G01R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琦;陈继亮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岛 换流 短路 试验 平面布置 结构 | ||
一种海岛柔直换流站的双极短路试验平面布置结构,包括站内户外直流场及站外短路试验场,所述海岛柔直换流站的原正负极线出口,经户外直流场后引接至站外短路试验场进行双极短路试验;所述站内户外直流场主要包括平波电抗器、阻容分压器、直流极线避雷器、通过海缆与户内直流场相连的第一电缆终端及与站外短路试验场相连的第二电缆终端;所述站外短路试验场主要包括支柱绝缘子、铝镁合金管及通过海缆与站内户外直流场相连的第三电缆终端,所述支柱绝缘子撑起铝镁合金管呈两列布置在所述站外短路试验场的中间位置上,构成短路试验的正负极,支柱绝缘子的东侧和南侧分别对应布置有第三电缆终端;所述站外短路试验场的周围设置有一圈非金属围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岛柔直换流站的双极短路试验平面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柔性直流输电是以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新型输电技术,在岛屿供电、城市配电网增容、风电并网等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其中,直流断路器和换流阀是柔直换流站的心脏。双极短路试验是验证直流断路器、换流阀运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国内外目前尚无进行现场双极短路试验的工程经验。鉴于海岛的特殊地势,岛上柔直换流站的直流极线一般采用海缆出线,不同于架空出线方便引接。为此,亟待研究柔直换流站现场双极短路试验的布置方案,填补柔直换流站短路试验的工程空白,为今后柔直换流站短路试验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海岛柔直换流站的双极短路试验平面布置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海岛柔直换流站的双极短路试验平面布置结构,所述平面布置结构包括站内户外直流场及站外短路试验场,所述海岛柔直换流站的原正负极线出口,经站内户外直流场后引接至站外短路试验场进行双极短路试验。
进一步地,所述站内户外直流场主要包括平波电抗器、阻容分压器、直流极线避雷器、第一电缆终端及第二电缆终端;所述平波电抗器组呈一字形布置在所述站内户外直流场的中间位置,平波电抗器的东西两侧依次对称布置有直流极线避雷器、阻容分压器及第二电缆终端,平波电抗器的南侧布置有第一电缆终端,所述第一电缆终端通过海缆与原户内直流场出口电缆终端相连,所述第二电缆终端通过海缆与站外短路试验场相连,所述海岛柔直换流站的原正负极线通过海缆连接至站内户外直流场的第一电缆终端,后依次经过平波电抗器、直流极线避雷器及阻容分压器,最后由第二电缆终端连接至所述站外短路试验场。
进一步地,所述站外短路试验场主要包括支柱绝缘子、铝镁合金管及第三电缆终端,所述支柱绝缘子撑起铝镁合金管呈两列布置在所述站外短路试验场的中间位置,构成短路试验的正负极,支柱绝缘子的东侧和南侧分别对应布置有第三电缆终端;所述第三电缆终端通过海缆与所述站内户外直流场的第二电缆终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站外短路试验场的周围设置有一圈非金属围栏,围栏内的地面上铺设有主接地网。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的双极短路试验平面布置结构空间利用率高,可填补柔直换流站短路试验的工程空白,为今后柔直换流站短路试验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站内户外直流场的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站外短路试验场的平面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海岛柔直换流站的双极短路试验平面布置结构,所述平面布置结构包括站内户外直流场1及站外短路试验场2,所述海岛柔直换流站的原正负极线出口,经站内户外直流场1后引接至站外短路试验场2进行短路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62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畜胴体去腿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性氧化石墨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