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面板控制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6070.6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1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岑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F3/048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李芳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控制 装置 及其 操作方法 | ||
一种触控面板控制装置及其操作方法。触控面板控制装置包括指纹感测电路、触控侦测电路以及应用处理器。指纹感测电路耦接至触控面板,以感测物件的指纹。触控侦测电路耦接至触控面板,以侦测物件在触控面板上的触控行为。应用处理器耦接至指纹感测电路与触控侦测电路。应用处理器被配置为进入加密模式,以经由指纹感测电路感测指纹。应用处理器在加密模式中经由触控侦测电路侦测触控行为。当触控行为在加密模式中发生改变时,应用处理器提早结束加密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指纹感测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控制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般模式中,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可以经由触控电路侦测物件在触控面板上的触控行为。依照用户的操作,应用处理器可以结束一般模式而进入加密模式(指纹辨识模式)。在指纹电路的感测期间,已知应用处理器操作于加密模式,以便经由指纹电路感测在触控面板上的物件的指纹。无论如何,在指纹电路对物件的指纹进行感测的期间,物件的触控行为可能会发生改变,例如手指不正常移动。触控行为的改变会导致指纹的感测结果不正确。
于加密模式中,已知应用处理器会忽视应用处理器与触控电路之间的传输数据,所以已知应用处理器无法读取触控电路的侦测结果。因此于加密模式的操作期间,当物件在触控面板上的触控行为发生改变时,例如手指不正常移位,已知应用处理器不知道触控行为已经发生改变。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已知应用处理器持续地将指纹感测操作整套做完才会离开加密模式。在从加密模式回到一般模式后,已知应用处理器才能从触控电路的触控侦测数据判定触控行为有无发生改变。
图1是已知应用处理器的操作模式切换示意图。图1所示横轴表示时间。图1所示操作模式100包括一般模式CA以及加密模式TA。在一般模式CA中,应用处理器可以经由触控电路侦测物件在触控面板上的触控行为。依照用户在时间点T1的操作,应用处理器可以结束一般模式CA而进入加密模式TA(指纹辨识模式)。在加密模式TA中,应用处理器可以经由指纹电路对触控面板进行多个轮回的指纹感测操作,以获得在触控面板上的一个相同物件的多个指纹帧。举例来说,应用处理器可以在图1所示加密模式TA中获得二个指纹帧。
在图1所示范例中,假设用户的手指(物件)在时间点T1压按于触控面板上,此手指在时间点T2短暂地离开触控面板,以及此手指在时间点T3再一次压按于触控面板上。亦即在指纹电路对指纹进行感测的期间,手指(物件)的触控行为发生改变。手指在时间点T2短暂地离开与回到触控面板,往往导致手指不正常移动。很明显地,触控行为在时间点T2的改变会导致对应指纹帧的不正确。因此,图1所示加密模式TA所获得的所有指纹帧会被丢弃不用。
于加密模式TA的操作期间,已知应用处理器不知道手指(物件)的触控行为已经发生改变。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已知应用处理器持续地将指纹感测操作整套做完才会离开加密模式TA。在从加密模式TA回到一般模式CA后,已知应用处理器才能从触控电路的触控侦测数据判定触控行为有无发生改变,进而获知指纹帧是否正确。若是已知应用处理器在一般模式中判定时间点T2所对应指纹帧为不正确,为了获得正确的指纹帧,则已知应用处理器会丢弃所有指纹帧并且再一次进入加密模式以重新进行指纹感测操作。可想而知,从时间点T2至加密模式TA的结束(时间点T4)的等待时间是浪费的。
须注意的是,「背景技术」段落的内容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发明。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可能不是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知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控制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以在触控行为发生改变时节省指纹感测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60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