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电子产品引出端检验工具及检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5738.5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2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卢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隆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G01B5/08;G01B5/14;G01B5/245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林志坚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电子产品 引出 检验 工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检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电子产品引出端检验工具及检验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检验工具包括主体托盘和支撑柱;主体托盘为矩形结构,主体托盘四周通过固定螺钉与支撑柱固定连接;主体托盘中间部分设置有电子产品的引出端检验板,引出端检验板同为矩形结构,引出端检验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被检验的电子产品引出端对应的引出端通孔,引出端检验板上的引出端通孔的每个孔径大小不同。本发明能够完成对电子产品引出端的检验,保证电子产品引出端尺寸、间距和垂直度达到检验要求,减小因卡尺等测量工具测量时对产品引出端的压力,减少对产品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测量工具产品的影响,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检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电子产品引出端检验工具及检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军用、航空航天及民用市场等领域集成化、模块化的发展,模块化电子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模块化产品对外的功能实现,都通过产品的引出端与外部相连实现,该类产品的引出端尺寸的检验就更加的重要。随着模块化电子产品的使用和生产量不断提增加,相同封装尺寸型号的产品也不断增多,产品引出端的检验量也随之增多。由于是相同的封装尺寸,产品引出端的尺寸、间距和垂直度要就完全相同,在生产检验过程中,检验尺寸也完全相同。数量巨增的相同测量,使得人员检测工作量加大。通过常规的卡尺进行尺寸测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1、产品集成度增加,对产品引出端的尺寸要求更高;
2、模块化产品的引出端尺寸成为标准尺寸;
3、对引出端的尺寸检验,常规方法比较繁琐,影响大批量产品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一种快速电子产品引出端检验工具及检验方法,通过在电子产品生产检验程中,使用引出端检验工具,能够保证产品的引出端尺寸、间距和垂直度检验要求,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电子产品引出端检验工具,包括电子产品引出端检验工具主体托盘(1)和支撑柱(3)、固定螺钉(4);主体托盘(1)为矩形结构,主体托盘(1)四周通过固定螺钉(3)与支撑柱(3)固定连接;主体托盘(1)中间部分设置有电子产品的引出端检验板(2),引出端检验板(2)同为矩形结构,引出端检验板(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被检验的电子产品引出端对应的引出端通孔(2.1)、(2.2)、(2.3)、(2.4)、(2.5),引出端检验板(2)上的引出端通孔(2.1)、(2.2)、(2.3)、(2.4)、(2.5)的每个孔径大小不同,引出端检验板(2)上的引出端通孔(2.1)、(2.2)、(2.3)、(2.4)、(2.5)的每个孔径大于被检验的电子产品引出端0.2微米。
一种快速电子产品引出端检验工具,所述的主体托盘(1)为树脂结构,或金属材质结构。
一种快速电子产品引出端检验工具的检验方法,其步骤如下:
将被检验的电子产品(5)的引出端(5.1)、(5.2)、(5.3)、(5.4)、(5.5)插入检验工具的主体托盘(1)的引出端检验板(2)上两端的多个通孔;
当被检测电子产品(5)的引出端直径,其中一个引出端直径大于引出端检验板(2)上对应的通孔,插入不进,被检测电子产品(5)的引出端的大小不合格;
当被检测电子产品的引出端(5.1)、(5.2)(5.3)、(5.4)、(5.5)间的距离,与引出端检验板(2)上对应通孔间的距离不同,插入不进,被检测电子产品的引出端(4)间的距离不合格;
当被检测电子产品的引出端(4)的垂直度,被检测电子产品的引出端(4)插入引出端检验板(2)上对应通孔,进行上下移动电子产品的引出端(4),电子产品的引出端能够上下移动,有晃动不合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隆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洛阳隆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57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