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气体自动充装称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5073.8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6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许瑞祥;翟恒涛;韩明;薛蕾;李毅;高进胜;姚依国;唐法伟;肖远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7C5/00 | 分类号: | F17C5/00;F17C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2500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气体 自动 称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压气体自动充装称量的装置,用于对高压气体进行全自动充装、称重,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以及检验检测领域。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高压气源、自动充装对接装置、自动称重装置和高压气体回收装置;相邻两装置之间均设置有控制阀门,高压气体回收装置回连至高压气源;自动充装对接装置的进气端与高压气体回收装置的进气端之间也设置有控制阀门。该装置可实现高压气源与充装气瓶的全自动连接及气瓶的全自动称重,提高高压气体充装效率及称重准确性,消除高压气体充装过程的安全隐患,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气体快速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高压气体自动充装称重的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气体充装称量装置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以及检验检测领域。传统的充装称量装置连接方式一般为人工手动连接,效率低,且手动连接、脱开过程中人为触碰容易使电子天平产生位移,影响天平的称量准确度;由于介质为高压气体,其在充装、脱开等过程中人机不能分离、存在安全隐患。常规的称重方式为充装气瓶长期直接置于电子天平上,充装过程的冲击力及气瓶长期压置容易造成电子天平传感器的形变影响天平稳定性,从而影响电子天平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气体自动充装称重装置,该装置可实现高压气源与充装气瓶的全自动连接及气瓶的全自动称重,提高高压气体充装效率及称重准确性,消除高压气体充装过程的安全隐患,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压气体自动充装称量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高压气源、自动充装对接装置、自动称重装置和高压气体回收装置,所述高压气体回收装置回连至高压气源;相邻两装置之间均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自动充装对接装置的进气端与高压气体回收装置的进气端之间也设置有控制阀门。
优选的,所述自动称重装置包括称重气瓶,所述称重气瓶下部设置电子天平,所述称重气瓶连接有驱动其与电子天平接触或分离的升降装置。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为缓冲气缸。
优选的,所述自动充装对接装置包括移动部和固定部,所述移动部连接有卡头,所述卡头的侧面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左侧设置有限位挡板。
优选的,所述移动部还包括驱动气缸,所述嵌入卡头由驱动气缸驱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挡板的工作端设置有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设置有与所述卡头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内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凹槽配合的密封钢珠,所述卡槽的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挡板配合的限位顶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自动充装对接装置和自动称重装置可实现高压气源与充装气瓶的全自动连接及气瓶的全自动称重,提高高压气体充装效率及称重准确性,消除高压气体充装过程的安全隐患,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
(2)自动称重装置采用缓冲加卸载的方式实现充装气体的自动称量,称重气瓶在气体充装完成后,利用缓冲气缸加载到电子天平上,缓冲加载可避免气瓶对电子天平的加载冲击,提高电子天平的测量精度;当称重过程完成后,利用缓冲气缸将气瓶脱离电子天平,避免了气瓶长期压置电子天平,提高了电子天平的使用寿命。
(3)高压气体回收装置可实现过剩气体的回收利用。可通过控制阀门实现充装前及充装过程中过剩气体的回收再利用,防止有害气体进入空气造成环境污染,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高压气体自动充装称重装置原理图;
图2为自动充装对接装置对接前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50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紧固式吸管
- 下一篇:基于TDLAS的烟道省煤器泄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