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车辆行为预测的跑道入侵前端预警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74913.9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5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辉;杨杰;许玉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8G5/04 | 分类号: | G08G5/04;G08G5/00;G08B7/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辰智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2 | 代理人: | 秦华云 |
地址: | 1000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车辆 行为 预测 跑道 入侵 前端 预警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辆行为预测的跑道入侵前端预警系统及方法,包括卫星定位模块、ADSB模块、电源模块、处理器和声光报警模块,处理器分别与卫星定位模块、ADSB模块、电源模块、声光报警模块连接,电源模块分别与卫星定位模块、ADSB模块、处理器、声光报警模块电连接;处理器内部具有跑道警戒区预警模块和飞机安全距离预警模块,跑道警戒区预警模块内部具有警戒区数据库。本发明通过分析车辆的行为,结合车辆的位置数据与机场安全区的范围,实时为车辆驾驶员提供准确及时的跑道侵入预警信息,减少跑道侵入的数量,有利于防止跑道事故发生,同时不干扰机场业务运行,提升了机场的防控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场跑道警戒预警提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车辆行为预测的跑道入侵前端预警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跑道侵入是指发生在机场中对飞机跑道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事件,跑道侵入是目前航空运行行业最重要的危险源之一,极易导致灾难性航空器碰撞和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事件,而且几乎不可避免,严重影响机场安全。跑道入侵事件由错误的出现在用于飞机起飞和降落保护区的飞机,车辆以及行人导致,其中,由车辆导致的跑道入侵事件尤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车辆侵入跑道占近8年中国民航跑道侵入事件的44%,亟需采用技术手段提升防控能力,减少此类事件发生概率。
目前,大部分机场已经为车辆加装北斗设备并建成了车辆导航系统,但仍无法避免车辆跑道侵入的事件发生,主要原因是目前系统只是后台监视与车辆导航,后台发现跑道侵入事件,但无法立即通知车辆驾驶员,没有足够的时间阻止侵入事件,车辆驾驶员也来不及应对侵入事件;另外的重要因素是车辆驾驶员丧失情景意识,误入安全区,自身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侵入事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车辆行为预测的跑道入侵前端预警系统及方法,通过分析车辆的行为,结合车辆的位置数据与机场安全区的范围,实时为车辆驾驶员提供准确及时的跑道侵入预警信息,减少跑道侵入的数量,有利于防止跑道事故发生,同时不干扰机场业务运行,提升了机场的防控能力。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车辆行为预测的跑道入侵前端预警系统,包括卫星定位模块、ADSB模块、电源模块、处理器和声光报警模块,所述处理器分别与卫星定位模块、ADSB模块、电源模块、声光报警模块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卫星定位模块、ADSB模块、处理器、声光报警模块电连接;所述处理器内部具有跑道警戒区预警模块和飞机安全距离预警模块,所述跑道警戒区预警模块内部具有警戒区数据库,所述警戒区数据库存储有机场跑道警戒区域的所有地理坐标数据,所述卫星定位模块用于实时定位卫星数据以获取实时地理坐标数据并传输至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的跑道警戒区预警模块用于将卫星定位模块的实时地理坐标数据与警戒区数据库中的所有地理坐标数据进行数据比对及跑道入侵判断处理并向声光报警模块发出声光报警命令;所述ADSB模块用于提供机场中停靠飞机的位置数据,所述位置数据为地理坐标数据,所述飞机安全距离预警模块内部设定有安全距离阈值,所述飞机安全距离预警模块用于将卫星定位模块的实时地理坐标数据与机场中停靠飞机的位置数据进行距离运算并得到车辆与停靠飞机之间的实时距离值,所述处理器的飞机安全距离预警模块将实时距离值与安全距离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处理并向声光报警模块发出声光报警命令,所述声光报警模块用于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跑道入侵前端预警系统,还包括惯导模块和AI协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惯导模块、AI协处理器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惯导模块、AI协处理器连接。
作为优选,本发明跑道入侵前端预警系统还包括语音模块,所述语音模块分别与ADSB模块、处理器、电源模块连接。
作为优选,本发明跑道入侵前端预警系统还包括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分别与处理器、卫星定位模块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卫星定位模块为北斗定位模块或GPS定位模块;所述地理坐标数据为经纬度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49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