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双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制冷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74622.X | 申请日: | 2019-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9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 发明(设计)人: | 臧润清;董浩;李骁啸;李晓静;周会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商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5B1/10 | 分类号: | F25B1/10;F25B41/06;F25B4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仝林叶 |
| 地址: | 30013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喷射器 压缩 制冷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双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制冷系统。本发明的冷凝器出口的高压液态工质分别流入第一、第二喷射器工作流体入口,第一压缩机排气经气体冷却器冷却后进入第一喷射器的引射流体入口,蒸发器出口气态工质进入第二喷射器引射流体入口,第一、第二喷射器出口分别与第一、第二气液分离器相连。第一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工质进入第一压缩机吸气口,液相工质经第一节流阀进入蒸发器,第二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工质进入第二压缩机吸气口,液相工质经第二节流阀节流后进入蒸发器。本发明可以减小节流损失,降低压缩机耗功,系统效率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双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压缩机余隙容积的存在,压力比提高到一定数值后,压缩机的容积系数变为零,压缩机不再吸气,制冷机虽然在不断运行,制冷量却变为零。随着压力比的增大,除了引起制冷量下降、功耗增加、性能系数下降、经济性降低外,排气温度的限制也是选择压缩机级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排气温度过高,它将使润滑油变稀,润滑条件恶化,甚至会引起润滑油的碳化和出现拉缸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双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制冷系统,采用冷凝器出口的高压液体作为喷射器工作流体来分别引射气体冷却器出口气态工质、蒸发器出口气态工质,减小节流损失,降低压缩机耗功和排气温度,提高系统效率。
本发明一种采用双喷射器的双级压缩制冷系统,第一压缩机出口与气体冷却器入口相连,第二压缩机出口与冷凝器入口相连,冷凝器出口分两路,一路连接第一喷射器工作流体入口,另一路连接第二喷射器工作流体入口。气体冷却器出口连接第一喷射器引射流体入口,第一喷射器出口连接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连接第二压缩机吸气口,液相出口连接第一节流阀入口,第一节流阀出口连接蒸发器入口。蒸发器出口连接第二喷射器引射流体入口,喷射器出口连接第二气液分离器入口,第二气液分离器液相出口连接第二节流阀入口,第二节流阀出口连接蒸发器入口,气相出口连接第一压缩机入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喷射器代替节流装置,回收膨胀功,降低节流损失。
2、降低每级压缩机压比,降低排气温度,减少压缩机耗功,提高系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原理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1、第二压缩机2、冷凝器3、第一喷射器4、气体冷却器5、第一气液分离器6、第一节流阀7、第二气液分离器8,第二节流阀9、蒸发器10、喷射器11;第一压缩机出口与气体冷却器入口相连,第二压缩机出口与冷凝器入口相连,冷凝器出口分两路,一路连接第一喷射器工作流体入口,另一路连接第二喷射器工作流体入口;气体冷却器出口连接第一喷射器引射流体入口,第一喷射器出口连接第一气液分离器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连接第二压缩机入口,第一气液分离器液相出口连接第一节流阀入口,第一节流阀出口连接蒸发器入口;蒸发器出口连接第二喷射器引射流体入口,喷射器出口连接第二气液分离器入口,第二气液分离器液相出口连接第二节流阀入口,第二节流阀出口连接蒸发器入口,第二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连接第一压缩机入口。
系统运行时,第一压缩机中温中压排气进入气体冷却器,降温后进入第一喷射器引射流体入口,第二压缩机高温高压排气进入冷凝器冷凝为高压液体,之后分两路,一路进入第一喷射器工作流体入口引射来自气体冷却器的中压低温气体工质,第一喷射器出口的气液两相混合工质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气液分离器出口液相工质经第一节流阀节流降压为两相状态后进入蒸发器吸收热量完成相变制冷,气相工质进入第二压缩机吸气口;另一路进入第二喷射器引射来自蒸发器出口的低温低压气态工质,两者在喷射器中进行充分混合和速度与能量均衡,之后以气液两相状态进入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二气液分离器出口液相工质经第二节流阀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完成相变制冷,气相工质进入第一压缩机进行压缩为中温中压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商业大学,未经天津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46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封堵气囊
- 下一篇:用于喷码机的自动扫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