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形仿生水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73941.9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4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郭铁铮;陈巍;陈凯杰;李佩娟;周袁琼;郭覃;刘静;孙浩然;陈国军;杨雪;陈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B63B1/28;B63G8/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形 仿生 水下 机器人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鱼形仿生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壳体(1),所述壳体的背部连接有背鳍(2)、尾部连接有尾鳍(3)、底部连接有臀鳍(4)、左右两侧连接有胸鳍(5);所述尾鳍设有一对,于壳体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所述机器人游动时,两尾鳍同步反向运动;所述背鳍、臀鳍和胸鳍包括鳍片本体(6)、与鳍片本体形状相仿的硅薄片(7)、沿硅薄片铺设的人工肌肉(8)和填充于鳍片本体内的聚苯乙烯氯化物(9);所述人工肌肉在通电的情况下能够驱动鳍片本体展开,在断电的情况下能够驱动鳍片本体贴附于所述壳体外侧;
所述人工肌肉由纤维状制动器Bio Metal Fiber 150制成;
所述尾鳍通过尾鳍驱动装置(10)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尾鳍驱动装置包括:设于壳体内的伺服电机(11)、设于壳体外的与尾鳍连接的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通过可变向传动机构(13)与伺服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胸鳍、背鳍和臀鳍通过伸展和收缩实现机器人换向;两尾鳍通过尾鳍驱动装置驱动为机器人提供驱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形仿生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两个半壳体密封扣合而成。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鱼形仿生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控制指令,结合鱼形仿生水下机器人的传感器信息,确定胸鳍、背鳍、臀鳍和尾鳍的CPG模型和参数;
根据所确定的CPG模型发送节律驱动信号,以控制相应鳍片运动;
对于胸鳍、背鳍、臀鳍所确定的CPG模型分别如下:
上式中,u(t)和d(t)分别为接收到的上升信号和下潜信号,2个信号为互斥关系,!u(t)和!d(t)是分别对u(t)和d(t)信号取非;
l(t)和r(t)分别为左转信号和右转信号,2个信号为互斥关系,!l(t)和!r(t)是分别对l(t)和r(t)信号取非;
xi(t)为鳍片i对应的CPG模型的输出幅值状态变量,Ai为鳍片i对应的CPG模型的固定幅值;ti为鳍片i对应的时间信号;i=1时,代表臀鳍;i=2时,代表左胸鳍;i=3时,代表右胸鳍;i=4时,代表背鳍;
对于尾鳍所确定的CPG模型如下:
式中:i,j=5,6且i≠j,i为5时,j为6,i代表对应的右尾鳍,j代表对应的左尾鳍;i为6时,j为5,i代表对应的左尾鳍,j代表对应的右尾鳍;n为整数,范围为1~6,分别对应臀鳍、左胸鳍、右胸鳍、背鳍、右尾鳍和左尾鳍;θi(t)和θj(t)分别表示鳍片i和鳍片j对应的CPG模型输出相位的状态变量;ri(t)和rj(t)分别表示鳍片i和鳍片j对应的CPG模型输出幅值的状态变量;t表示时间刻度;和分别为θi(t)和ri(t)的一阶导数,为ri(t)的二阶导数;fi为鳍片i对应的CPG模型的固有频率;Ai表示固有幅值,即最终ri(t)的收敛值;αi表示幅值ri(t)收敛于Ai的速度;wij表示鳍片j对应的CPG模型对鳍片i对应的CPG模型的耦合权重,若wij=0表示两CPG模型之间无耦合关系;表示鳍片j对应的CPG模型和鳍片i对应的CPG模型之间的相位关系;xi(t)表示鳍片i对应的CPG模型的最终幅值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394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