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装置及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73478.8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12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内田义宏;町田清仁;守谷勇树;田中信行;久保和树;内山正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任天诺;高培培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放电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装置及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方法。ECU执行处理,该处理包括取得电压、电流及电池温度的步骤、推定SOC的步骤、执行并联增益计算处理的步骤、执行IWin计算处理的步骤、执行DWin/DWout计算处理的步骤、执行NWin/NWout计算处理的步骤及设定Win及Wout的步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的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
背景技术
以往,保护将多个电池并联连接而成的电池组的技术是公知的。例如,在日本特开2002-142370中公开了以下技术:在串联电池群并联连接的并联电路中,在串联电池群的至少1个的电压与其他的串联电池群的电压相对不同的情况下,通过将串联电池群从并联电路切离来保护电池组。
发明内容
电池组的保护除了通过如上述那样检测发生了异常的部分并将发生了异常的部分切离来实现之外,有时通过在向电池组的负担不会过大的范围内实施充放电控制来实现。然而,尤其在多个电池并联连接的电池组中,与多个电池串联连接的电池组相比,在各电池中流动的电流的偏差有时变大,因此,即使与串联连接的电池组同样地控制充放电,有时也会在多个电池的任一电池中流动设想以上的电流,无法合适地保护电池组。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合适地保护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的电池组的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装置及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方法。
本公开的某方面的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装置是控制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要素的电池组的充放电的充放电控制装置。充放电控制装置具备:推定部,根据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要素间的温度偏差,推定在多个电池要素中流动的电流中的大小为最大的最大电流与在多个电池要素中流动的电流的平均值的电流比;设定部,使用推定出的电流比来设定电池组的充电电力的限制值及放电电力的限制值中的至少一方;及控制部,以不超过设定的限制值的方式控制电池组的充放电。
这样的话,能够考虑在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要素中流动的电流中的最大电流来设定充电电力的限制值或放电电力的限制值。因而,通过以不超过限制值的方式控制电池组的充放电,能够抑制电池组中的异常的发生而合适地保护电池组。
在某实施方式中,电池要素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设定部使用电流比来设定在电池组的充电时在多个电池要素中的至少任一电池要素的负极不析出金属锂的充电电流的大小的上限值,以使在该电池要素中流动的电流的大小不超过设定的上限值的方式设定充电电力的限制值。
这样的话,由于使用电流比来设定充电电流的大小的上限值,所以以使在电池要素中流动的电流的大小不超过上限值的方式设定充电电力的限制值。因而,能够避免在电池要素的负极析出金属锂。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电池要素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设定部使用电流比来计算多个电池要素中的至少任一电池要素的充放电的强度和由该电池要素的正负极间的盐浓度的偏差引起的劣化的进展程度,使用计算出的充放电的强度和劣化的进展程度中的至少任一者来设定充电电力的限制值和放电电力的限制值中的至少任一者。
这样的话,由于使用电流比来计算充放电的强度或劣化的进展程度,所以能够设定与充放电的强度或劣化的进展程度对应的合适的限制值。因而,能够抑制所谓的高速率劣化。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电池组的充放电控制装置是控制将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要素的并联电池块串联连接多个而构成的电池组的充放电的充放电控制装置。充放电控制装置具备:推定部,根据并联连接的多个电池要素间的温度偏差和多个并联电池块中的第一块的内部电阻的第一等效电阻值与第二块的内部电阻的第二等效电阻值的电阻比,推定在多个电池要素中流动的电流中的大小为最大的最大电流与在多个电池要素中流动的电流的平均值的电流比;设定部,使用推定出的电流比来设定电池组的充电电力的限制值及放电电力的限制值中的至少一方;及控制部,以不超过设定的限制值的方式控制电池组的充放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34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