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临床脑卒中类型院前诊断的便携式微波检测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72319.6 | 申请日: | 2019-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7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生;秦明新;张海生;庄伟;白泽霖;刘悦宁;宁旭;金贵;孙建;许佳;徐林;王凤;陈镜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5/05 | 分类号: | A61B5/05;A61B5/00;H01Q1/42;H01Q21/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 |
| 地址: | 40003***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临床 脑卒中 类型 诊断 便携式 微波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临床脑卒中类型院前诊断的便携式微波检测系统,主要包括天线阵列头罩和检测主机。本发明提出建立针对临床检测应用场景的多通道微波检测天线阵列头罩,通过针对性的设计使得检测的开展不需要移动被测病人,同时又保留了多通道的微波检测特点。针对主机的便携性问题,通过PXI协议集成PXI机箱、多路复用开关和信号产生处理模块,使得检测系统主机只由一个独立的模块构成,实现集成化和便携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临床脑卒中类型院前诊断的便携式微波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但两类卒中的临床治疗手段互斥,使得治疗前的卒中类型诊断必不可少。特别是对缺血性卒中,据照欧洲临床指导准则,卒中后4.5小时为接受溶解血栓治疗的黄金时期,且越早越好。但当前由于交通运输等原因大量病人抵达医院时已错过了溶栓黄金时期,使得甚至只有低于10%的缺血卒中病人接受了溶栓治疗。因此,发展一种便携、快速、易操作能实现院前卒中类型诊断的仪器意义重大。目前发展的移动CT设备也被用来进行院前的脑卒中诊断,但包含移动CT设备的医疗车由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组成,造价较高,且要求有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交通便利,具备良好的通信基础设施,以至于它的应用范围也可能局限于较发达的地区和人口稠密地区。一个小型便携、价格较低且更容易操作的脑卒中类型诊断设备对于一些人口稀少或较为贫困的地区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微波检测的基础是人体不同组织具备不同的电介质特性,基于微波检测原理应用到卒中病人院前类型诊断上,将能够实现快速、非接触、便携和易操作,从而取代传统影像辅助诊断并克服其耗时长、大范围移动病人的缺点,为病人争取发病后短暂而宝贵的治疗时间。当前基于微波的脑卒中类型鉴别方法中,还主要集中于动物实验,还缺乏适合临床检测应用场景的多通道微波检测天线阵列头罩。此外,当前检测系统主机,信号产生处理模块和多路复用开关通常位于不同的独立部件,使得主机不紧凑不便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用于临床脑卒中类型院前诊断的便携式微波检测系统,主要包括天线阵列头罩和检测主机。
所述天线阵列头罩包括半圆环I、半圆环II、铰链和若干微波辐射天线单元。
所述半圆环I的一端和半圆环II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
所述铰链的长度可调。
所述半圆环I、半圆环II和铰链构成不封闭圆环。
所述半圆环I和半圆环II设有若干对称的凹槽。
每个凹槽内嵌有一个微波辐射天线单元。
进一步,所述凹槽底部设有通孔。多路复用开关通过穿过通孔的同轴信号线连接微波辐射天线单元。
所述微波辐射天线单元在天线阵列头罩内腔中辐射微波能量,并接收经被测对象传输和/或由被测对象反射的微波信号。所述被测对象位于天线阵列头罩内腔。
所述检测主机包括多路复用开关、信号产生处理模块和PXI机箱。
进一步,多路复用开关、信号产生处理模块和PXI机箱通过PXI协议集成为一体的检测主机。
所述多路复用开关的端口与微波辐射天线单元一对一相连。
进一步,多路复用开关通过同轴信号线分别连接信号发射装置和PXI矢量网络分析仪。
所述信号产生处理模块包括信号发射装置和PXI矢量网络分析仪。
所述信号发射装置通过多路复用开关为微波辐射天线单元供能。
进一步,所述PXI机箱控制多路复用开关的通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23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