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TO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多膜集成近零排放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2250.7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3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星;周迪;杨春胜;冯刚;王晓军;赵静;崔乃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诚志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冯慧 |
地址: | 211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to 浓度 有机 废水 集成 排放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TO高浓度有机物废水的多膜集成近零排放的处理工艺。具体涉及针对MTO中甲醇制烯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高浓度有机物废水的多膜集成近零排放的处理工艺,处理工艺采用臭氧气浮—BAF—MBR—UF—RO—CWO为主线的流程,使得含有高浓度有机物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有效分离与氧化降解,最终实现近零排放,处理后的产水进入回用水系统。本发明所述的MTO中甲醇制烯烃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处理效果高效稳定、操作简便且易于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中有机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MTO煤化工技术中的甲醇制烯烃生产工艺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对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如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需求的日益攀升,这些低碳烯烃广泛用于合成材料、有机合成、仪器分析、精细化学品和农业等领域,作为低碳烯烃传统原料的石脑油、轻柴油等资源面临着日益短缺的局面。
在此背景下, 促使人们寻求进一步开发非石油资源的新途径, 极大地推动了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的发展。近年来,由煤或天然气经甲醇制烯烃 (MTO) 技术在国际上技术开发已日趋成熟。
MTO的反应机理是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然后二甲醚与甲醇反应转化成以乙烯、丙烯为主的低碳烯烃及少量饱和烃和芳烃等。反应过程产生的废水中含有油类物质、水、甲醇、二甲醚、低碳烃类和低碳氢类等有机物以及催化剂的细粉。该类废水含有大量含氧有机物,污染物含量高。若不对该类废水进行预处理,而将其直接排放至常规污水处理场处理,则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场的进水水质要求,不能保证污水处理场的正常稳定运转和外排污水的达标要求。
中国专利 CN 103833171A公开了一种甲醇制烯烃工艺的超高浓度有机物废水的处理方法, 对 MTO废水依次采用破乳初步除油、醇酮汽提分离、二次破乳除油、高效吸附的处理流程及相应条件进行处理后,超高有机物含量浓缩废水中的COD 能从 100000 mg/L以上降至 3000 mg/L 以下,去除率达97%以上。但该专利仅提出了从 MTO 反应废水中分离、吸附有机物的方法,并未提及如何处理这些有机物以及吸附过程中产生的危废处理,同时还使用了汽提塔,能耗较大。
中国专利CN 102442744 A公开了一种甲醇制烯烃高浓度工艺废水的处理方法,采用均质调节、隔油混凝沉淀、汽提、厌氧、后沉淀的处理流程及相应条件进行处理后,废水的COD从50000 mg/L左右降至500 mg/L以下,去除率达到99%以上。该专利用到了汽提工艺能耗比较大,而整个专利都只是前处理部分,比较复杂和冗长,运行成本相对较高。
中国专利CN 105923875 A公开了一种甲醇制烯烃工艺废水的处理方法,通过相分离装置将废水分为油相和水相, 油相回收利用,水相进行下一步处理;将第一步处理得到的废水水相进行精馏处理,去除废水中溶解的有机物,废水的COD降到500 mg/L以下。经第一步处理的废水经换热器换热后,进入精馏塔的中部,塔底通过再沸器加热,塔顶蒸汽经冷凝器全凝后进入回流罐,得到油相和水相的混合物,油相采出回收利用,水相由回流泵送回精馏塔, 塔釜出水经冷却后进行下一步处理。但该专利仅提出了从MTO反应废水中分离有用成分的方法,并未提及如何处理废水。
从上述已公开的文献不难看出,当前MTO废水处理手段主要集中在水与污染物的物理分离上,而且所提出的废水回用点也仅是原则性的,至于需要排放的废水如何进一步处理及回用则基本没有涉及。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TO高浓度有机物废水的多膜集成近零排放的处理工艺,可以大幅削减MTO生产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同时将这些有机物彻底氧化降解,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最终实现近零排放的目标。
为达到以上目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MTO高浓度有机物废水的多膜集成近零排放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诚志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诚志清洁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22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速溶贝类海鲜汤料包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Ku波段功率放大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