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中低频电路系统中应用的抗电荷共享D锁存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71797.5 | 申请日: | 2019-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0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 发明(设计)人: | 郭靖;蔡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3K19/003 | 分类号: | H03K19/003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董玉娇 |
| 地址: | 030051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低频 电路 系统 应用 电荷 共享 锁存器 | ||
在中低频电路系统中应用的抗电荷共享D锁存器,属于集成电路可靠性中的抗辐射加固领域。解决了传统的抗电荷共享D锁存器存在硬件开销大、器件面积大、功耗高、传输时间长的问题。本发明将晶体管TP1的栅极、晶体管TN3的栅极和节点S5相连接,将晶体管TP2的栅极、晶体管TN4的栅极和节点S6相连接,将晶体管TP9的栅极、晶体管TN9的栅极和节点S1相连接,将晶体管TP10的栅极、晶体管TN10的栅极和节点S2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将面积最小化,因为在版图上一般采取就近连接的方式来降低版图面积;同时,这种连接方式还可以同时提高对节点S3、S4、S7、S8的抗翻转的能力。本发明主要应用于中低频电路系统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集成电路可靠性中的抗辐射加固领域。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工艺发展到了纳米时代,电源电压和器件的尺寸随之不断减小,电路节点电容也不断减少,导致节点存储的电荷急剧下降,因此,CMOS电路愈发容易受到辐射效应引起的软错误影响.当高能粒子轰击电路的敏感节点时,所带电荷被敏感节点收集,如果节点的逻辑状态发生了改变,称为单粒子翻转,集成电路工艺不断缩减,晶体管尺寸不断下降,芯片的集成度迅速上升,导致晶体管间的距离随之减小,高能粒子轰击电路产生的电荷可能被2个节点收集,导致2个节点逻辑状态同时发生改变,称为单粒子双点翻转;相关研究表明,当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进入90nm以后,电荷共享导致的双点翻转已经成为严重问题。
电荷共享是指高能粒子轰击硅材料,所带电荷被多个敏感节点收集,使得多个节点的逻辑状态同时发生翻转的现象,一般来说,2个以上节点翻转的概率很小。
国内外研究学者提出的相关加固的方法有:(1)版图设计中增加节点距离、保护环和阱隔离等,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翻转对电路的影响,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影响;(2)在锁存器的输入端构造脉冲过滤单元,以过滤输入端的双点翻转;(3)构造冗余反馈的互锁电路;(4)多模冗余;(5)插入阻塞单元来阻塞瞬态故障的传播路径。而传统的抗电荷共享D锁存器一般硬件开销很大、器件面积大、功耗高、传输时间长,因此,以上问题亟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传统的抗电荷共享D锁存器存在硬件开销大、器件面积大、功耗高、传输时间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中低频电路系统中应用的抗电荷共享D锁存器。
在中低频电路系统中应用的抗电荷共享D锁存器,包括20个NMOS晶体管TN1至TN20和20个PMOS晶体管TP1至TP20;
晶体管TN16至TN20的漏极和晶体管TP20的源极连接后,作为锁存器的输入端D;
晶体管TP20的漏极、晶体管TN20的源极、晶体管TP19的漏极和晶体管TN13的漏极连接后,作为锁存器的输出端Q,还作为节点Q;
晶体管TN16至TN20的栅极和晶体管TP19的栅极连接后,作为锁存器的时钟信号CLK的输入端;
晶体管TP20的栅极和晶体管TN13的栅极连接后,作为锁存器的时钟信号CLKN的输入端,且时钟信号CLKN的输入端输入的信号与时钟信号CLK的输入端输入的信号相反;
晶体管TP1至TP4的源极、晶体管TP9至TP12的源极和晶体管TP17的源极均与电源正极连接;
晶体管TP3的栅极、晶体管TP5的漏极、晶体管TN3的漏极、晶体管TP6的栅极和晶体管TN6的栅极连接后,作为节点S3;
晶体管TP3的漏极与晶体管TP7的源极连接,晶体管TP7的栅极、晶体管TN1的栅极、晶体管TN2的漏极、晶体管TN6的源极、晶体管TN10的栅极和晶体管TP10的栅极连接后,作为节点S2;
晶体管TP7的漏极与晶体管TN5的漏极连接,晶体管TN5的栅极、晶体管TP5的栅极、晶体管TP6的漏极、晶体管TN4的漏极、晶体管TP4的栅极和晶体管TN16的源极连接后,作为节点S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17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封轴承
- 下一篇:一种基于VR技术的煤矿安全生产实时监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