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换形态的救灾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71205.X | 申请日: | 2019-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4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吴绍兰;樊志浩;牛腾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G7/00 | 分类号: | A61G7/00;A61G7/05;A61G1/02;A61G1/04;A61G5/00;A61G5/1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陆帅;蔡学俊 |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换 形态 救灾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可变换形态的救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方形骨架与后方形骨架,前方形骨架与后方形骨架中间镂空处均包覆有支撑坐篷,前方形骨架与后方形骨架的邻端经转轴相互铰接,转轴的左右两端均铰接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底端均连接有支撑轮,第一伸缩杆底端与支撑轮的连接点上均铰接有前连杆与后连杆,前连杆另一端均与前方形骨架侧部铰接,后连杆另一端均与后方形骨架侧部铰接,前方形骨架的前方左右两侧、后方形骨架的后方左右两侧均铰接有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底端均连接有小轮,小轮为万向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形态的救灾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伸缩杆顶部缸体与转轴铰接,第一伸缩杆底部活塞杆与支撑轮连接,第二伸缩杆顶部缸体与方形骨架铰接,第二伸缩杆底部活塞杆与小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形态的救灾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方形骨架的上表面安装有自前往后展开的折叠顶棚,后方形骨架的上表面安装有自后往前展开的折叠顶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换形态的救灾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伸缩杆均经角度调节器与方形骨架铰接。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可变换形态的救灾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1)应急床状态:前方形骨架与后方形骨架互成180度,第一伸缩杆垂直于前方形骨架与后方形骨架,第二伸缩杆垂直于前方形骨架与后方形骨架,第二伸缩杆伸出使小轮与支撑轮共同支撑于地面;(2)轮椅状态:前方形骨架与后方形骨架互成钝角,第一伸缩杆处于伸出状态,支撑轮位于地面后方作为后部支撑轮,后方形骨架的支撑坐篷用以坐人,前方形骨架用以靠脚,第二伸缩杆处于收缩状态,使前方形骨架的小轮位于地面前方作为前部支撑轮,后方形骨架的第二伸缩杆用以作为推扶的把手;(3)担架状态:前方形骨架与后方形骨架、第二伸缩杆互成180度,第一伸缩杆收缩状态,第二伸缩杆作为抬担架的把手使用,人躺在前方形骨架与后方形骨架的支撑坐篷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换形态的救灾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3)中,折叠顶棚可以折叠或展开;在步骤(2)中,折叠顶棚折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未经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120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试车台用单股高温热气与冷空气的掺混装置
 - 下一篇:中置驱动电动轮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