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反应器的内衬管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70601.0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8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宋晓抗;王四芳;王昕彤;李心砚;李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重集团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F16L9/00;F16L9/1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李洪福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氧化 系统 反应器 内衬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反应器的内衬管,内衬管(7)是多孔材料制成,内衬管(7)的管壁厚度是2~5mm,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管(7)管壁上的孔按照平均孔径分为两层以上,逐层呈梯度分布,所述逐层呈梯度分布包括沿内衬管径向梯度分布或沿内衬管轴向梯度分布,所述沿内衬管径向梯度分布是管壁上孔的平均孔径沿内衬管径向由内层(701)向外逐层减小;所述沿内衬管轴向梯度分布是管壁上孔的平均孔径沿内衬管轴向由底层(711)向上逐层增大;所述管壁上孔的平均孔径沿内衬管径向由内层(701)向外逐层减小的各层的孔径分别是:内层(701)上的平均孔径为5~40μm,厚度为1~2mm,外层(703)上的平均孔径是0.2~3μm,厚度是0.5~1mm,内层和外层之间的各径向中层(702)的平均孔径为2~10μm,各层的平均孔隙率均为10%~35%;所述管壁上孔的平均孔径沿内衬管轴向由底层(711)向上逐层增大的各层的孔径分别是:底层(711)上的平均孔径为0.2~3μm,顶层(713)上的平均孔径是5~40μm,底层和顶层之间的各轴向中层(712)的平均孔径为2~10μm,各层上平均孔隙率为10%~35%,各层的厚度满足以下公式:
△P竖直∶△P径向=1∶10~20
其中
△P竖直是内衬管竖直方向上水柱的静液柱压差,
ΔP竖直=ρgΔH
式中,ρ是流体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H是静液柱高度差,
△P径向是内衬管径向渗透压降,径向渗透压降满足达西定律,
式中,α是粘度系数,β是惯性系数,s是内衬管厚度,μ是动力粘度,V是流体体积流量,A是流体流通面积,ρ是流体密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反应器的内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是多孔陶瓷材料、多孔SiC材料、多孔钛合金材料、多孔镍基合金材料或多孔不锈钢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超临界水氧化系统反应器的内衬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管的各层是由同一种材料制成或者是不同种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重集团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未经一重集团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06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取液装置及具有该取液装置的药瓶组件、取液方法
- 下一篇:摄像光学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