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压导线漏电位置检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9970.8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0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黄宇行;侯东明;梁挺;董立明;张灿军;李秋容;吴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6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导线 漏电 位置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低压导线漏电位置检测系统,包括4个用于分别采集三相四线导线的电流数据的电流互感器,以及用于对采集的电流数据进行运算和逻辑判断处理的处理器、用于显示判断结果的显示模块,其中,处理器中预设有故障阈值;4个电流互感器分别与三相四线导线连接,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显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低压导线漏电位置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低压导线漏电位置检测系统。本发明采用处理器对三相四线导线的三相负荷电力是否平衡进行检测,结合4个电流互感器位置可调节检测,通过处理器预设的故障阈值能够有效检测得到导线中漏电或接地故障的位置,有效提高检测作业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低压导线漏电位置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当0.4kV低压导线发生漏电时,线路的运维人员需要通过钳形电流表同时钳住A相、B相、C相和N相四根导线,此时钳形电流表的读数为四根导线的电流矢量和,当电流矢量和不为零时,测量点后端存在漏电故障,当电流矢量和为零时,则证明测量点后端无故障,从而实现低压导线漏电位置的检测。
然而,当测量位置的三相四线低压线路的线径较大时,现有的钳形电流表无法同时钳住四根导线测量,且测量过程中,需要将搭载线路的街码进行临时拆除才能进一步对导线进行检测,存在作业效率低、工作量大、具有一定作业安全风险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钳形电流表无法同时钳住四根导线测量,且漏电检测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低压导线漏电位置检测系统,以及一种低压导线漏电位置检测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压导线漏电位置检测系统,包括4个用于分别采集三相四线导线的电流数据的电流互感器,以及用于对采集的电流数据进行运算和逻辑判断处理的处理器、用于显示判断结果的显示模块,其中,处理器中预设有故障阈值;4个电流互感器分别与三相四线导线连接,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显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4个电流互感器对三相四线导线分别进行电流数据采集,并传入处理器中,处理器将采集的电流数据进行加和运算,得到三相负荷电流矢量和;处理器对三相负荷电流矢量和进行判断:若三相负荷电流矢量和为零,则输出判断结果为三相负荷电流平衡,并传送到显示模块中进行显示;若三相负荷电流矢量和不为零,则输出判断结果为导线存在漏电,并通过调整电流互感器的采集位置至三相负荷电流矢量和大于故障阈值,表示当前测量点后方存在漏电或接地故障,然后将判断结果传送到显示模块中进行显示。
优选地,电流互感器包括测量级开口电流互感器。
优选地,系统还包括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的输入端与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地,通信模块包括4G模块、GPS模块、WiFi模块、GSM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系统还包括报警模块,报警模块的输入端与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地,报警模块包括蜂鸣器、警示灯、声光报警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显示模块包括液晶显示屏。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低压导线漏电位置检测方法,应用于上述的一种低压导线漏电位置检测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4个电流互感器对三相四线导线分别进行电流数据采集,并传入处理器中;
S2:处理器将采集的电流数据进行加和运算,得到三相负荷电流矢量和;
S3:处理器对三相负荷电流矢量和进行判断:若三相负荷电流矢量和为零,则输出判断结果为三相负荷电流平衡,然后跳转执行S5步骤;若三相负荷电流矢量和不为零,则输出判断结果为导线存在漏电,然后执行S4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99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