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眼电的智能手持终端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8511.8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3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贺庆;张云;刘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数采精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盛明星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手持 终端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眼电的智能手持终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戴设备和智能手持终端;
所述头戴设备包括:与眼电极连接的眼电导联,用于接收设于眼周的预设位置的眼电极获取的眼电信号;
预处理通道,其输入端与所述眼电极导联连接,用于将所述眼电导联接收到的眼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眼电模拟信号;
模数转换模块,其输入端与预处理通道相连,用于对多路眼电模拟信号进行并行同步采集,得到量化的眼电数字信号;
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模数转换模块输出的眼电数字信号,并对所述眼电数字信号进行消噪和端点检测;并执行预设眼电处理算法,提取出眼电信号特征,对眼电信号分类,并将眼动状态结果通过第一通信模块发送至智能手持终端,以控制所述智能手持终端进行预设操作;
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与智能手持终端通信连接;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将计算得到的眼动状态结果快速传输到智能手持终端,以实现对智能手持终端的控制动作;
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头戴设备提供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眼电的智能手持终端控制系统,所述头戴设备还包括:第一惯性传感器;
所述第一惯性传感器用于获取用户的头部运动、姿势信息;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利用所述头部运动、姿势信息补偿眼电计算结果,以避免因头部运动导致眼动状态误判或不稳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眼电的智能手持终端控制系统,所述头戴设备还包括:右腿驱动电路;
所述右腿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模数转换器或处理器相连,输出端通过眼电导联馈入人体耳垂或乳突处,以提高眼电信号采集的共模抑制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眼电的智能手持终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电导联包括两种方式:单极导联或双极导联;
所述单极导联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极、第五电极、第六电极、第七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贴于用户的额头中央,用于作为地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分别放置于两眼眉心上方,第四电极、第五电极分别放置于两眼外侧距用户外眦部10mm处;第六电极、第七电极作为参考电极,贴于两侧乳突或耳垂处;当检测时,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极、第五电极经过导联分别馈入四个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而参考第六电极、第七电极电势相等经导联同时馈入四个放大器的负输入端,地第一电极接入放大器的供电地端,经放大、滤波后,对四路信号进行分别采集,得到四个测量电极相对于参考电极的绝对电势,从而判断眼动状况;
所述双极导联包括:第八电极、第九电极、第十电极、第十一电极、第十二电极;
所述第八电极贴于额中央,作为地电极,第九电极、第十电极、第十一电极、第十二电极作为测量电极,其中第九电极、第十电极配对作为垂直测量电极,第九电极放置于一侧眉心上方,第十电极置于眼眶下方20mm处,与第九电极位于一条垂直线上;第十一电极、第十二电极配对作为水平测量电极,分别放置于两眼外侧距用户的眼部外眦部10mm处;当检测时,第九电极、第十电极分别接入一个放大器的正负输入端,第十一电极、第十二电极分别接入另一个放大器的正负输入端;从而分别得到第九电极、第十电极和第十一电极、第十二电极的相对电势差,第九电极、第十电极间电势差即为眼球垂直运动情况,第十一电极、第十二电极间电势差即为眼球水平运动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眼电的智能手持终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通道包括:保护器件,放大器,滤波器和基线调整电路;
所述保护器件,与眼电导联相连,用于保护后级电路作用,防护人体静电对于后级电路的击穿和/或干扰,防止电路中漏电对人体造成伤害;
所述放大器,用于对输入的眼电信号进行可控放大,以增强系统共模抑制比的作用;
所述滤波器,负责滤除眼电信号中混入的无关干扰信号;所述无关干扰信号包括:工频干扰,环境无线电信号,心电信号,肌电信号;
所述基线调整电路,用于将眼电模拟信号的中心调整到便于模数转换器采集的幅度,以避免眼电模拟信号偏移过大,超出模数转换器的测量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数采精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数采精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851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进气系统复合型消声器
- 下一篇:一种软管阀自动装配机及其装配软管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