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控制可变间隔螺旋轨迹缝纫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7974.2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5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为;房佩佩;仪柏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D05B21/00 | 分类号: | D05B2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袁晓玲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控制 可变 间隔 螺旋 轨迹 缝纫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可变间隔螺旋轨迹缝纫机,在控制组件中以螺旋线间距设定距离,以编码器检测布料的旋转位置反馈至控制组件中,转换为与缝纫机本体平行的水平移动距离,实现可变间隔螺线轨迹的缝纫。本发明在缝纫机在缝纫过程中,由控制组件根据起始限位器和旋转编码器的信息,控制驱动电机和缝纫机本体运动,带动缝纫物料按照设定要求自动移动,从而实现可变间隔螺旋线缝纫轨迹;在不需要更换淘汰之前使用的缝纫设备基础上,可以对多种型号的缝纫设备进行简单改造,一个人可以同时看护多台此种缝纫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控制可变间隔螺旋轨迹缝纫机。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可变间隔的螺旋轨迹缝纫,现有技术主要采用人工来缝纫螺旋轨迹,不同人工,由于技术能力,操作水平等差异,造成产品的一致性差,而且,产品的缝纫轨迹质量不稳定,容易产生变形,螺旋间距误差较大,并且一人同一时间只能操作一台缝纫机,劳动成本较高。现有技术操作及维修保养困难,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效率低下。如何能在原有缝纫机的基础上,实现低成本设计,解决现有问题,当前技术中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当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控制可变间隔螺旋轨迹缝纫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智能控制可变间隔螺旋轨迹缝纫机,在控制组件中以螺旋线间距设定距离,以编码器检测布料的旋转位置反馈至控制组件中,转换为与缝纫机本体平行的水平移动距离,实现可变间隔螺线轨迹的缝纫。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中设置有报警器。
进一步的,所述缝纫机本体的安装平台上设置变间隔调节组件,所述变间隔调节组件包括一个与缝纫机机身平行的固定架,且固定架位于缝纫机机头侧的外端面设置起始限位器,在远离缝纫机机身的另一端外端面设置驱动电机,在固定架上设置滑动单元,所述滑动单元包括滑动架和安装在滑动架上的下滑动平台和上压板,在下滑动平台上设置固定件,用于固定待缝纫物料,在上压板上设置旋转编码器,旋转编码器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旋转轴,旋转轴另一端连接旋转板,在旋转板上设置连动件,驱动电机驱动滑动单元,控制组件连接驱动电机、起始限位器和旋转编码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
更进一步的,所述起始限位器为限位开关,滑动单元包括安装在固定架内的滑杆和丝杠,滑动架安装在滑杆和丝杠上,驱动电机连接丝杠驱动滑动架移动,下滑动平台在位于安装平台的面上具有一个行走面,在行走面上设置钉针作为固定件,待缝纫物料安装在钉针上,在与行走面垂直的下滑动平台上,且位于固定架侧的竖直面上设置起始定位杆,起始定位杆在初始位置与起始限位器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压板通过活页与滑动架连接,旋转编码器通过编码器支架安装在上压板的上方,旋转轴穿过上压板并通过轴承与上压板连接,在旋转轴位于上压板下方的端部安装旋转板,在旋转板上安装两根定位针作为连动件,固定件位于两根定位针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可变间隔螺旋轨迹缝纫机的工作步骤如下:
首先待缝纫物料的中心点插入钉针,然后将旋转编码器的两根定位针放置到缝纫布料上,由控制组件控制驱动电机,使滑动单元回到原点与限位开关接触;
放下缝纫机压脚,按控制组件的启动键使缝纫机工作;
缝纫机的压脚带动缝纫物料绕钉针移动一个针间距,缝纫物料带动定位针,定位针带动旋转编码器旋转,旋转编码器检测待缝纫物料的旋转位置,控制组件根据旋转位置和螺线参数设定要求,转换为与缝纫机本体平行的水平移动距离,以完成可变间隔螺线轨迹缝纫任务;
缝纫完毕后,控制组件的报警器报警,提示任务完成;
取下完成品,循环执行上述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79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用途接地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无功输出范围的精确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