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段反硝化的废水脱氮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7863.1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6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马邕文;万金泉;唐义;王艳;闫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段反 硝化 废水 处理 工艺 | ||
1.一种两段反硝化的废水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前置反硝化处理:将污水通入一段反硝化池中,一段反硝化池内部安装有纤维球滤料和搅拌装置,开动搅拌装置,进行前置反硝化处理,通过在兼性厌氧反硝化菌作用下以回流硝化液中的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使硝态氮被还原为无污染的氮气,去除废水中的氮源,得到前置反硝化处理后的污水;
(2)好氧硝化处理:将步骤(1)所述前置反硝化处理后的污水导入好氧池中,在好氧池内部安装有填料,填料包括生物组合填料和纤维球滤料,通过曝气装置在曝气池中均匀曝气,进行好氧硝化处理,前置反硝化处理后的污水中的氨氮被硝化菌硝化为硝态氮,得到硝化液和好氧池处理后的废水,将所述硝化液回流至所述一段反硝化池;
(3)后置反硝化处理:将步骤(2)所述好氧池处理后的废水导入二段反硝化池中,二段反硝化池内部安装有纤维球滤料和搅拌装置,开动搅拌装置,通过在兼性厌氧反硝化菌作用下以从好氧池中流出的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后置反硝化处理,以废水中残留的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使硝态氮被还原为无污染的氮气,得到后置反硝化处理后的废水;
(4)污泥回流:将步骤(3)所述后置反硝化处理后的废水通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处理,得到污泥和沉淀处理后的液体,将污泥回流至一段反硝化池中,将沉淀处理后的液体排出外界,完成废水脱氮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反硝化的废水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污水停留在一段反硝化池中进行前置反硝化处理的时间为3.6-6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反硝化的废水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步骤(2)及步骤(3)所述纤维球滤料的球径均为40-80毫米,所述纤维球滤料的比表面积均为2800-3500平方米/立方米,所述纤维球滤料的总孔隙率均为92%-9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反硝化的废水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生物组合填料的比表面积为3300-3800平方米/立方米,总孔隙率大于99%;所述生物组合填料购置于宜兴市恒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150×100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反硝化的废水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前置反硝化处理后的污水停留在好氧池中进行好氧硝化处理的时间为10.8-18小时;所述硝化液的回流比为1:1-1:3,所述硝化液的回流比为从好氧池回流到一段反硝化池的硝化液与进入一段反硝化池的污水的体积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反硝化的废水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曝气装置由1根4-6厘米直径的主管和8根2-4厘米直径的支管连接组成,每根支管上有5个直径0.5-2厘米、高0.5-2厘米的圆柱体曝气头;所述圆柱体曝气头的孔径为80-10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反硝化的废水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好氧池处理后的废水在二段反硝化池进行后置反硝化处理的时间为3.6-6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反硝化的废水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纤维球滤料中可以填入固体缓释碳源来为提供反硝化反应需要的碳源;所述固体缓释碳源为聚丁二醇丁二酸酯、聚-β-羟丁酸和陈米中的一种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段反硝化的废水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后置反硝化处理后的废水在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处理的时间为2-5小时;所述污泥回流比为1:1-3:1,所述污泥回流比为从沉淀池回流到一段反硝化池中的污泥与进入一段反硝化池的污水之间的体积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段反硝化的废水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安装在一段反硝化池和二段反硝化池内部,搅拌装置包括控制器、搅拌电机、搅拌棒和搅拌头;所述一段反硝化池、曝气池和二段反硝化池内部安装有pH计和溶解氧检测器,可以对反应池中的pH和溶解氧含量进行实时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78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