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67702.2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4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冯震;李应文;杨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莱特迈思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1/14 | 分类号: | C07D401/14;C07D403/10;C07D403/14;C07D405/14;C07D409/14;C07D471/04;C09K11/06;H01L51/54;H01L5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冯伟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合物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以及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属于OLED技术领域并提供了一种具有化学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其中,X1、X2、X3各自独立地选自C、N且至少一个为N;L1、L2和L3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C6‑C30亚芳基、C3‑C30亚杂芳基;Ar1和Ar2各自独立地选自C6‑C30芳基、C2‑C30杂芳基。在本发明的化合物中,亚氨基芪基使得分子结构呈弧形状,可以增大能带宽度,HOMO变深,LUMO变深,一方面有利于电子顺利进入发光层,另一方面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极性,对分子内电子的运动起到很好的牵引作用,从而使得这一类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除此之外,亚氨基芪和3,3’‑亚联苯基形成的核心体,加以其它芳基、杂芳基调控,可以很好地保证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稳定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稠合芴类化合物以及包括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常见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由阳极、阴极、以及在阴极和阳极之间设置一层以上的有机层构成。当阴阳两极施加电压时,两电极产生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阴极侧的电子向发光层移动,阳极侧的也向发光层移动,两者在发光层结合形成激子,激子处于激发态向外释放能量,从激发态释放能量变为基态释放能量的过程对外发光。因此,提高OLED器件中电子和空穴的再结合性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亮度、效率和寿命,通常在器件中使用多层结构。这些多层结构包括:空穴注入层(hole injection layer,HIL)、空穴传输层(hole transportlayer,HTL)、发光层(emitting layer,EML)、电子传输层(electron transport layer,ETL)、电子注入层(electron injection layer,EIL)等。这些有机层具有提高载流子(空穴和电子)的注入及传输,平衡载流子传输的能力,从而增加激子复合几率,提高器件的效率及寿命。
目前常用的电子传输材料仍然存在电子传输能力弱,无法与空穴传输材料很好匹配,所以导致其在器件性能测试时表现为高电压、低效率、短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系列新的材料被开发。例如:
专利文献WO2015111848A1公开了一类三嗪化合物材料作为第一有机化合物,并将其与含咔唑基的第二化合物组合用于OLED器件发光层中,使其表现出高效率、长寿命的特点。
专利文献CN110256439A公开了一种喹唑啉并三氮唑结构,并结合三嗪或嘧啶取代,用作电子传输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子注入及传输特性。
尽管这些性能优良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已被陆续开发出来,但该技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设计新的性能更好的材料进行调节,以至于所有器件能够达到降低电压、提高效率和寿命的效果,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较高迁移率,具有阻挡空穴功能的电子传输材料,从而很好地平衡了空穴和电子,使其获得较大程度的复合,宏观表现为提高器件发光效率及外量子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有机发光器件,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较高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具有化学式1所示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莱特迈思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陕西莱特迈思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77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