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重再生纤维素纤维功能性面料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7643.9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5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雄;计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新民高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3/00;D03D21/00;D06M13/00;D06M15/00;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杨慧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重 再生 纤维素 纤维 功能 面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重再生纤维素纤维功能性面料,由经线和纬线织造而成;所述经线是由棉、粘胶纤维、莫代尔的再生材料混合后,纺纱制成45S/1的紧密赛络纺纱线;所述纬线由亚麻、竹纤维的再生材料混合后,纺纱制成40S/1环锭纺纱线;所述面料采用如下的工艺制成:织造→染色→整理→水洗一次定型→二次定型,其中所述一次定型的温度为130℃,时间为40~60s;设置幅宽为165cm,纬密为34.7,超喂11格,经缩25%;所述二次定型的温度为150℃,时间为30~50s;设置幅宽为150cm,纬密为34.7,反超喂要格,使纬向的缩度达到18%。本发明的多重再生纤维素纤维功能性面料,具有舒适、透气、抗皱、抗菌、抗紫外线等多种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重再生纤维素纤维功能性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穿着方面摒弃了仅用于遮羞、保暖的观念,开始向健康、环保、时尚、舒适、功能化方向发展。传统的棉麻丝毛和石油基合成化学纤维已不能满足现代服饰对原料的需求,绿色环保纤维天然功能性面料的开发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再生纤维素纤维目前是纺织原料的热门材料,它是指通过回收以棉、麻、竹、人造棉等天然纤维素纤维类服用产品及其废旧物料,或从树皮、农作物、植物中提取纤维素成分,再通过加工而获得的纤维素类纤维。由于100%纯天然材质,自然生物降解,无添加、无重金属、无有害化学物质,对皮肤亲和无刺激,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环保型“绿色”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面料,被誉为“会呼吸的面料”,手感柔顺、光滑凉爽、不易起静电,它具有棉的柔软、丝的光泽、麻的滑爽;舒适贴身,透气吸湿、弹性好;夏天穿着不会感觉到闷热,透气性优于纯棉织物,是理想的贴身织物和保健服饰产品,有利于人体生理循环和健康。但是,单一类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存在着织物尺寸稳定性差、抗皱性差、服装易变形等缺点,是新产品开发的短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重再生纤维素纤维功能性面料,该功能性面料由多种再生纤维素纤维混合纺纱后织造得到,具有舒适、透气、抗皱、抗菌、抗紫外线等多种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重再生纤维素纤维功能性面料,由经线和纬线织造而成;
所述经线是由棉、粘胶纤维、莫代尔的再生材料混合后,纺纱制成45S/1的紧密赛络纺纱线;所述纬线由亚麻、竹纤维的再生材料混合后,纺纱制成40S/1环锭纺纱线;
所述面料采用如下的工艺制成:织造→染色→整理→水洗→一次定型→二次定型,其中所述一次定型的温度为130℃,时间为40~60s;设置幅宽为165cm,纬密为34.7,超喂11格,经缩25%;所述二次定型的温度为150℃,时间为30~50s;设置幅宽为150cm,纬密为34.7,反超喂要格,使纬向的缩度达到18%。
进一步地,经线中棉、粘胶纤维、莫代尔的再生材料的比例为40:30:30,纬线中亚麻、竹纤维的再生材料的比例为50:50。
进一步地,织造时使用喷气织机生产,上机16.5号筘2入,纬密26梭,幅宽182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面料的组织结构为蜂巢组织,表现为双面错位超强的凸起、凹进的立体组织结构。该蜂巢形态组织的创新设计,经向与纬向的浮长产生渐变并相向相对同时交错排列,形成中空的质感,布面形成交错、蓬松、柔软的新型风格。
进一步地,所述整理的工艺为:
S1、配置纳米粒子整理剂:按照1:1:1的比例,将芍药提取物、葛根提取物和金银花提取物分散于整理液中,搅拌均匀,得所述纳米粒子整理剂;
S2、平缸整理:将染色后的面料放入平缸内,升温至70℃,加入所述纳米粒子整理剂,保温35min;然后以1.5℃/min的速度降温至常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新民高纤有限公司,未经吴江新民高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76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