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轨隐藏式躺平座椅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7180.6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8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婵;何晓东;苟华刚;陈志勇;惠海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6 | 分类号: | B60N2/06;B60N2/34;B60N2/2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周云涛 |
地址: | 40112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轨 隐藏 式躺平 座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轨隐藏式躺平座椅,包括滑轨、座垫和靠背,其中滑轨包括上轨和下轨,所述靠背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座垫的后端,所述座垫后端通过支撑板固定支撑于上轨上,所述座垫前端通过U形支架安装有支撑滚轴,U形支架上端与座垫铰接,该支撑滚轴沿座垫的宽度方向设置,其可转动地安装在U形支架下端,并位于座垫的下方,所述靠背后侧设有至少一根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的上端与靠背铰接。通过精简的结构即实现座椅倒平功能,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躺卧舒适性,且便于滑轨的隐藏式安装,整体结构紧凑,外观良好,同时大大降低座椅开发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椅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轨隐藏式躺平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汽车功能的需求已经不简单局限于日常的代步,对车辆舒适性的要求正日益提高,汽车座椅作为重要的舒适性部件,其对整车舒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长途驾驶后,驾乘人员需要借助车内座椅进行休息时,现有大多汽车座椅只能朝后放倒140°左右,乘坐者难以真正躺平休息,其休息质量欠佳,尽管少量车型配备了可完全躺平的汽车座椅,但也大多存在结构复杂,可行性差或经济成本较高等问题,甚至还可能导致座椅整体外观质量较差,影响整体内饰效果的新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轨隐藏式躺平座椅,达到完全躺平提高舒适性,同时简化座椅躺平结构,提高其可靠性和可行性,降低经济成本,同时保证整体外观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滑轨隐藏式躺平座椅,包括滑轨、座垫和靠背,其中滑轨包括上轨和下轨,所述靠背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座垫的后端,其关键在于:所述座垫后端通过支撑板固定支撑于上轨上,所述座垫前端通过U形支架安装有支撑滚轴,U形支架上端与座垫固定连接,该支撑滚轴沿座垫的宽度方向设置,其可转动地安装在U形支架下端,并位于座垫的下方,所述靠背后侧设有至少一根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的上端与靠背铰接。
采用以上结构,安装时支撑连杆的下端与车底板铰接固定,这样当坐垫沿滑轨朝前滑动时,靠背受支撑连杆的牵引则向后下方转动,直至倒平位置,同时支撑连杆可对靠背起到支撑作用,可有效保证靠背倒平之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支撑板支撑在上轨上,前端再单独设置支撑滚轴作为支撑点,有效保证座垫稳定性,且便于滑轨的隐藏安装及遮挡,提高座椅的外观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滑轨为电动滑轨,所述下轨内设有丝杆,上轨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并能够在丝杆电机的驱动下沿下轨滑动。采用以上方案,这样通过控制电动滑轨的滑动行程即可控制座椅靠背的倒向角度,而不需额外添加角度检测传感器,且使得靠背的倒平或复位相对轻松,便于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滚轴下沿位于上轨和下轨的上沿之间。采用以上方案,便于安装时将滑轨直接在车底板的下方,减少滑轨占用车内空间,且有利于提高整体内饰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U形支架下端具有其前下方倾斜延伸的安装支架。采用以上方案,安装支架可用于安装前端的相应遮挡结构,整体更显紧凑。
作为优选:所述座垫两侧具有侧挡板,所述侧挡板的前端下侧具有水平朝前延伸的前导部,两个侧挡板的前导部直径设有中间封挡部,该中间封挡部固定支撑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座垫的发泡体前端具有弯折向下延伸的前挡部。采用以上方案,通过侧挡板、中间封挡部和前挡部实现对座垫下方空间的三面围挡,避免内部件外露的情况,进一步提高座椅的外观效果,且可防止座椅前方物品或线束对支撑滚轴造成缠绕干涉。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连杆有两根,两根支撑连杆沿靠背的宽度方向对称设置,并分别与靠背的两侧铰接,且铰接位置位于靠背的内侧。采用以上方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支撑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靠背出现侧倾的情况,且能够避免支撑连杆占用车身宽度方向空间,均在座椅的宽度范围之内,座椅整体相对更紧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71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见光应答式纳米重组光触媒材料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带轮尺寸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