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通用塑料挤出造粒后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67013.1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0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芹;熊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茵莱力动(大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9/16 | 分类号: | B29B9/16;B29B13/10;B65G4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储德江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通用 塑料 挤出 造粒后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聚氨酯造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通用塑料挤出造粒后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一级筛分:将聚氨酯颗粒从进料口投入外壳内部,聚氨酯颗粒通过第一输送辊和第一导向辊之间的第一输送带,以及第三输送辊和第四导向辊之间的第二输送带进行一级筛分;步骤二、二级筛分:经过一级筛分后的聚氨酯颗粒通过第二导向辊和第三导向辊之间的第一输送带,以及第五导向辊和第六导向辊之间的第二输送带进行二级筛分;步骤三、分类收集:通过收集装置对经两级筛分后的聚氨酯颗粒按照体积的大中小三类进行收集。采用本发明对聚氨酯颗粒进行处理时,避免了聚氨酯颗粒粘结成块状,且提高了筛分效果和生产车间的土地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氨酯塑料造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通用塑料挤出造粒后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造粒技术已在化工、医药、食品、建材、冶金等各行各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造粒技术本身也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发展和提高,并创造出了多种不同的造粒方法。造粒能够使聚氨酯塑料更加充盈、结实,结构更加细腻。现有的聚氨酯造粒完成后直接包装运输或送入后续加工设备中进行加工,导致后续运输或加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聚氨酯颗粒未能得到充分冷却,内部温度仍然较高,聚氨酯颗粒内部的热量逐渐传递到外部,使得聚氨酯颗粒表面温度升高,粘性增加,导致相邻的聚氨酯颗粒相互粘结在一起成块状,严重影响了造粒的效果;(2)造粒后不同体积大小的聚氨酯颗粒混合在一起,未能得到筛分;由于不同体积大小的聚氨酯颗粒具有不尽相同的物理性能,混合在一起进行后续加工无法精确控制加工成品的物理性能。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通用塑料挤出造粒后处理工艺,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聚氨酯塑料造粒后直接运输或加工存在的以下问题:(1)聚氨酯颗粒未能得到充分冷却,内部温度仍然较高,聚氨酯颗粒内部的热量逐渐传递到外部,使得聚氨酯颗粒表面温度升高,粘性增加,导致相邻的聚氨酯颗粒相互粘结在一起成块状,严重影响了造粒的效果;(2)造粒后不同体积大小的聚氨酯颗粒混合在一起,未能得到筛分;由于不同体积大小的聚氨酯颗粒具有不尽相同的物理性能,混合在一起进行后续加工无法精确控制加工成品的物理性能。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氨酯通用塑料挤出造粒后处理工艺,采用一种聚氨酯造粒后处理装置配合完成,所述聚氨酯造粒后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部固定安装有横截面为矩形的外壳。外壳的顶面开设有平行于外壳左右侧壁的进料口。外壳内部前后侧壁之间水平转动配合有第一输送辊、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第三导向辊和第二输送辊。其中,第一输送辊位于进料口下方左侧,第一导向辊位于第一输送辊的下方右侧,第二导向辊位于第一导向辊下方左侧,第三导向辊位于第二导向辊下方右侧,第二输送辊位于第三导向辊下方左侧。第一输送辊、第一导向辊、第二导向辊、第三导向辊和第二输送辊外侧壁转动配合有第一输送带,第一输送带上均匀开设有筛孔。外壳内部前后侧壁之间水平转动配合有第三输送辊、第四导向辊、第五导向辊、第六导向辊和第四输送辊。第三输送辊、第四导向辊、第五导向辊、第六导向辊和第四输送辊外侧壁转动配合有第二输送带。第二输送带位于第一输送带内部且平行于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上均匀开设有筛孔,第二输送带上的筛孔面积小于第一输送带上的筛孔。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所需筛分的体积大小选择合适的筛孔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茵莱力动(大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茵莱力动(大庆)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70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