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及液珠产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66154.1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85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庞绍华;李淑贞;巫秉融;洪瑞贤;蔡郁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Q1/68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产生 管状 结构 方法 | ||
1.一种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剂容置区,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内部的上部中间处且沿着管身长度方向延伸;
第一微管道,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内部且位于所述试剂容置区下方,且所述第一微管道沿着所述管身长度方向延伸;
注油管道与排气管道,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内部的上部处且分别位于所述试剂容置区的相对两侧,其中所述注油管道与所述排气管道沿着所述管身长度方向延伸;
储油区,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内部的下部处,其中所述注油管道连接至所述储油区上方且与所述储油区相连通;
液珠容置区,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内部的下部处,其中所述排气管道连接至所述液珠容置区上方且与所述液珠容置区相连通;
第二微管道,位于所述储油区与所述液珠容置区之间且连接至所述储油区与所述液珠容置区,其中所述第二微管道沿着垂直于所述管身长度方向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一微管道的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二微管道,且所述第二微管道与所述储油区、所述液珠容置区以及所述第一微管道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微管道位于所述管状结构的内部的底部处,所述第一微管道位于所述储油区与所述液珠容置区之间,从所述试剂容置区下方沿着所述管身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管状结构内部的所述底部处而与所述第二微管道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中所述管状结构的底部表面为光滑平坦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微管道位于所述储油区与所述液珠容置区的顶面处,所述第一微管道从所述试剂容置区下方沿着所述管身长度方向延伸而与所述第二微管道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还包括透明区块,位于所述储油区与所述液珠容置区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微管道下方,所述透明区块从所述第二微管道下方沿着所述管身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管状结构的底部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微管道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储油区,而所述第二微管道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液珠容置区,所述第一微管道的所述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二微管道的所述第二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微管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微管道的直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微管道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储油区,而所述第二微管道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液珠容置区,所述第一微管道的所述一端垂直连接至所述第二微管道的介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中段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还包括可对合于所述管状结构顶部的外盖。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中所述管状结构的材料为高分子聚合材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中所述高分子聚合材料包括ABS、AS、BMC、CA、CN、COC、COP、EC、EP、EVA、FEP、FRP、MF、PA、PAR、PB、PBT、PC、PDMS、LDPE、HDPE、PE、PEEK、PET、PES、PF、PMMA、POM、PP、PPO、PPS、HIPS、PS、PSF、PTFE、PU、PVA、PVAC、PVB、PVC、PVCA、PVDC、PVFM、SP、UF、UP或前述的任意组合。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产生液珠的管状结构,其中所述储油区中预封有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615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下一篇:测量掩埋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