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泡沫混凝土及采用其进行路面沉陷修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66074.6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3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马荣增;郑琦七;唐森;方金秋;叶春晓;徐锦兴;宋俊江;朱勋越;牛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38/10;E01C7/14;C04B111/40;C04B111/72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4 | 代理人: | 彭永念 |
地址: | 43004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泡沫 混凝土 采用 进行 路面 沉陷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沫混凝土及采用其进行路面沉陷修复的方法,该泡沫混凝土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水泥40~70份、铜尾矿粉10~30份、石粉10~20份、外加剂1~5份、发泡剂1~12份和水15~35份。具体路面沉陷修复时,通过压注式将其注入到待修复的部位,该泡沫混凝土与原路基填料性能相近,伍配性好,处理后可有效改良路基强度,减少因前后材料差异大,产生集中荷载,从而继续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而且压注式工艺能够借助填充压力顶托已沉降的路面面层,达到自适应恢复沉降面层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公路及市政建筑领域,涉及泡沫混凝土,具体为一种泡沫混凝土及采用其进行路面沉陷修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在使用过程中,路基缺陷会随着外界自然条件和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逐步放大,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脱空而造成路面沉陷,严重减少路面使用寿命且影响车辆通行的安全性。当前解决路面沉陷的方法大多为返工处理,其次为高压注浆处理,返工处理道路封闭周期长,一般难以实现;高压注浆处理成本高,此外水泥浆体自身容重及强度比原路基填料高的多,处理后仍然会存在不均匀沉降的风险。由此需研究采用新的材料配合新的工艺快速处理路基沉陷,降低修复成本、减少道路封闭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泡沫混凝土及采用其进行路面沉陷修复的方法,该材料容重与路基填料相当、强度适合、凝结固化时间短,用于路面沉陷修复,能达到改良路基强度、填充路基空洞的目的,实现快速修复路面质量病害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泡沫混凝土,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水泥30~60份、铜尾矿粉10~30份、石粉10~20份、外加剂1~5份、发泡剂1~12份和水15~35份。
进一步地,所述铜尾矿粉采用钢铜厂尾矿余料,经磨细筛分而得,粒度小于0.2mm。
进一步地,所述石粉采用石灰石轧制尾料筛分而得,粒度小于0.075mm。
进一步地,所述发泡剂为蛋白类发泡剂,发泡倍数≥40倍。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加剂包含膨胀剂、速凝剂、早强剂和泵送剂,各组分质量占比分别为:膨胀剂40%~60%、速凝剂10%~20%、早强剂20%~40%、泵送剂10%~30%。
进一步地,所述膨胀剂为氯化钙加硫氯酸钙复合型膨胀剂,两种原料的质量比为30~40:60~70。速凝剂可选硫氯酸钙氟化钠无碱粉状速凝剂;早强剂可选三乙醇胺。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泡沫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配比称取所有原料;先将水泥、铜尾矿粉、石粉加入搅拌锅中搅拌30~50s;然后将外加剂与部分水充分融合,并加入混合料中搅拌30~50s;再将发泡剂与水按1:30~1:50混合,加入发泡机中发泡;最后引入混合料中充分搅拌120~150s,得到泡沫混凝土。
本发明还涉及采用所述泡沫混凝土进行路面沉陷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路面沉陷区采用钻芯取样和弯沉检测方式对损坏路段进行质量检测,确定路基损坏程度;
2)根据检测数据确定路基损坏方式和损坏程度,当路面损坏呈网状龟裂,可采用压注泡沫混凝土工艺修复,泡沫混凝土强度根据弯沉值确定,弯沉值越大则泡沫混凝土强度设计越大;处置深度根据钻芯取样的芯样破碎情况确定;根据上述数据设计处置设计图;
3)根据设计图对待修复段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处置范围和钻孔点位,孔位定位并钻孔;
4)现场制备泡沫混凝土,采用旋转注浆机通过钻杆压注泡沫混凝土,边提钻杆边压注泡沫混凝土;
5)泡沫混凝土压注至路面表层前,量测路面恢复情况,采用三米直尺量测路面平整度,达到设计标高后即可停止注浆,并迅速封堵注浆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60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