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创面治疗用负压引流冲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5697.1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2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刘燕宽;周新钦;闫孟;王明辉;李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汇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3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卓邦荣 |
地址: | 4733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创面 治疗 用负压 引流 冲洗 装置 | ||
一种创面治疗用负压引流冲洗装置,包括注液袋和集液袋,注液袋顶部向外连接有注液管,集液袋顶部向外连接有引流管,引流管端部连接有负压机,注液袋与集液袋下部之间设置有至少三根冲洗管,冲洗管下部阵列开设有若干冲洗孔,注液袋与集液袋上部之间设置有至少三根吸液管,吸液管下部阵列开设有若干吸液孔,吸液管与冲洗管之间设置有海绵,海绵两侧与注液袋和集液袋之间设置有隔离条,注液袋和集液袋之间设置有位于海绵两侧的密封条,注液袋和集液袋顶部之间密闭设置有密封贴膜。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密封性好、清创效率高、清创效果好、适用范围广、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创面治疗用负压引流冲洗装置。
背景技术
创伤后或外科手术后,经常遇到伤口感染、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很多伤口有时很复杂,不但深,而且渗出量多,愈合时间较长。另外,由于伤口周围皮肤常浸泡于渗出液中,使伤口周围健康皮肤水肿、溃烂。如果没有有效的引流和外力拉拢,这种伤口即便经过很长时间后愈合,内部也将由许多瘢痕充填,极大地影响美观。负压引流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封闭式负压引流是一种高效引流,全方位、持续负压吸引下被引流区的“零积聚”使创面处于相对干净的环境,有效预防伤口积液还同时清除坏死组织,加快感染腔隙闭合和感染伤口的愈合,防止污染和感染。现有在创面治疗所使用的负压引流装置,使用不够便捷,操作难度高,密封性差,清创效率低,清创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密封性好、清创效率高、清创效果好的创面治疗用负压引流冲洗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创面治疗用负压引流冲洗装置,包括注液袋和集液袋,注液袋顶部向外连接有注液管,集液袋顶部向外连接有引流管,引流管端部连接有负压机,注液袋与集液袋下部之间并排间隔设置有至少三根冲洗管,冲洗管一端与注液袋相连通,冲洗管另一端设置有堵头,冲洗管下部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开设有若干冲洗孔,注液袋与集液袋上部之间并排间隔设置有至少三根吸液管,吸液管一端与集液袋相连通,吸液管另一端内设置有堵头,吸液管下部沿其长度方向阵列开设有若干吸液孔,吸液管与冲洗管之间设置有海绵,海绵两侧与注液袋和集液袋之间设置有隔离条,注液袋和集液袋之间设置有位于海绵两侧的密封条,注液袋和集液袋顶部之间密闭设置有密封贴膜。
各个冲洗管上半部分别嵌设在海绵底面,各个吸液管下半部分别嵌设在海绵顶面。
各个冲洗管与注液袋的连接处、各个吸液管与集液袋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单向阀。
所述海绵底面阵列分布有向下凸出的连接凸头。
所述注液袋、集液袋和密封条外侧设置有密封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注液管将生理盐水或臭氧水注入注液袋内,并流入各个冲洗管内,经各个冲洗孔流出,对创面进行清洗,冲洗液浸入海绵,并将伤口积液及坏死组织带走,同时在负压机作用下,各个吸液管对海绵产生吸引力,将浸入海绵的冲洗液吸入集液袋内,从而形成负压引流;采用上述结构,操作简便,便于对创面进行清洗,大大提高了清洗效果和清洗效率。
2、冲洗管与注液袋连接处设置的单向阀避免冲洗液回流至注液袋内,吸液管与集液袋连接处设置的单向阀避免流入流入集液袋内的冲洗液回流。
3、连接凸头的设置一方面减小海绵与创面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使得海绵与创面之间存在空隙,便于加注冲洗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汇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汇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56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