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用光热双重固化POE封装胶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365550.2 | 申请日: | 2019-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7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 发明(设计)人: | 汪加胜;杨同禄;唐舫成;汪渝轩;邵佳俊;陈磊;李元生;宋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鹿山新材料有限公司;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7/10 | 分类号: | C09J7/10;C09J7/30;C09J151/06;H01L31/04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哲力智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94 | 代理人: | 余全平 |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光 双重 固化 poe 封装 胶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用光热双重固化POE封装胶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封装胶膜包括如下组分:POE聚烯烃弹性体、自由基热引发剂、光引发剂、丙烯酰胺类助交联剂、丙烯酸酯类助交联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大分子偶联剂、增粘树脂、消泡剂及流平剂。本发明封装胶膜可实现快速低温固化,层压后具备高透光率、高粘接力、低收缩率、低透水率、无气泡、高效率、低成本、易返工等优点,适合于对温度敏感或对封装速率有较高要求的高效电池组件,由于不同熔融指数POE的复配,改善了流动性,降低了气泡率,同时又保证不发生溢胶和电池串间距的偏移;大分子偶联剂通过化学接枝的方法加入,提高了长期粘结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封装胶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用光热双重固化POE封装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电池高效技术已成为一种产业趋势。随着光伏行业向高效率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电池技术积极涌现。单晶perc技术、异质结电池技术、钙钛矿电池技术、高效柔性硅基薄膜电池技术等等,这些新技术同步叠加双面电池技术,显著提高了电池效率。
相比传统电池技术,高效电池技术在显著提高功率的同时,对组件封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像异质结电池封装,由于异质结电池的低温工艺特性,不能采取传统晶体硅电池的高温封装工艺,需要搭配锡铋银等低温焊带,采用合适的低温封装工艺。像钙钛矿电池封装,由于对水汽等的敏感性很高,需要快速封装且要求封装后材料具有超低的透水率。像高效柔性硅基薄膜电池,由于电池柔性衬底材料需要采用不锈钢、聚酰亚胺、塑料、铝箔和聚合物等,不同的衬底对封装效率和封装温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常规的光伏组件一般采用热固化封装胶膜,光伏组件一般需要140℃以上的高温,封装时间一般长达20~30min,严重影响了组件封装的效率,且高温高压,能量浪费较大。针对这些问题,专利(申请号为:CN201310448324.7)给出一种紫外光交联固化EVA封装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可以通过UV固化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但对于一些双面双玻电池组件,由于背板玻璃采用网格状白釉玻璃,白釉材质的反光和不透光性,其对紫外光的阻挡,会使得该部分的封装胶膜不能紫外固化,这样就会导致该部分结构的粘结力和老化性能带有隐患,只能采用传统热固化的方式。
专利(申请号为:CN201310739474.3)给出了一种双重引发的快速交联EVA胶膜,该胶膜使用紫外和热压双重固化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固化时间和固化温度,同时可以解决双面双玻白釉玻璃白釉遮挡位置胶膜的固化。但是对于一些高效组件,像异质结电池、钙钛矿电池等,其对水汽较敏感,而EVA的透水率达到30g/m2·day以上,对于高效组件影响较大。
POE的透水率是EVA的1/10,是更加理想的高效组件封装材料。但是传统的POE材料,由于分子结构是聚烯烃、无酯基等极性基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胶膜中的小分子容易迁移到胶膜表面造成粘结力的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用光热双重固化POE封装胶膜,其专供光伏组件使用,可光热双重固化且可返工,引入粘合树脂的同时,采用大分子偶联剂化学接枝的方法,大大地提高长期的相容性和粘结力保持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光伏用光热双重固化POE封装胶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光伏用光热双重固化POE封装胶膜,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进一步地,所述POE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所述POE聚烯烃弹性体的熔融指数MI分别为3-5g/10min、10-15g/10min和30-40g/10min,各所述POE聚烯烃弹性体的质量比分别为1﹕1.5﹕1~1﹕1.5﹕3;所述POE聚烯烃弹性体的体积电阻率大于1.0×1016Ohm·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鹿山新材料有限公司;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鹿山新材料有限公司;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55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