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DT分组跨系统互联的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65241.5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2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琴;吴昊;涂书忠;朱达宇;陈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26 | 分类号: | H04W8/26;H04W4/50;H04W12/04 |
代理公司: | 绍兴普华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4 | 代理人: | 韩云涵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dt 分组 系统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PDT分组跨系统互联的实现方法。PDC负责对接外部网络设备、分组功能建立及拆除、分组资源管理、分组包压缩/解压缩,ECN存储用户的位置信息并对用户和组做移动性管理,BS对分组数据包做分段处理及通道传输的作用;在PDC中存储本地终端和异地终端信息、本地交换和异地交换信息,使用多台PDC将PDT系统内的多个ECN、BS与PDT系统外的网络设备级联起来,PDC通过与ECN的交互就能够获取用户所拜访的BS信息,为系统内外的网络设备与终端通信提供服务。本发明以PDC分组服务器网元的设计为主,辅以PDC内部模块结构及内部数据传输结构,多交换连接和PDC间通信为跨系统数据的传输提供基本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DT分组跨系统互联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PDT系统中分组功能主要应用于文本类型的长短消息、OTAP、OTAR、彩信等业务,在警用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技术规范中,不论是分组数据业务功能说明还是互联技术规范,都未对分组跨系统互联做标准规定,然而实际现场使用中,存在分组跨系统互联的需求,比如OTAR空口密钥更新,一个OTAR服务器为多个PDT系统下的终端提供服务,或者存在终端跨系统漫游的情况,为保证最新密钥能准确下达给该终端,就需要考虑PDT分组跨系统互联的实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DT分组跨系统互联的实现方法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PDT分组跨系统互联的实现方法,PDT系统由PDC、ECN、BS和MS组成,DS与PDC连接,一个PDC能够连接多个ECN和多个BS,一个PDC与多个ECN、一个PDC与多个BS之间通过有线网络连接并通过ICP协议来通信,BS与MS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方式,ECN与BS之间有通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PDC负责对接外部网络设备、分组功能建立及拆除、分组资源管理、分组包压缩/解压缩,ECN存储用户的位置信息并对用户和组做移动性管理,BS对分组数据包做分段处理及通道传输的作用;在PDC中存储本地终端和异地终端信息、本地交换和异地交换信息,使用多台PDC将PDT系统内的多个ECN、BS与PDT系统外的网络设备级联起来,PDC通过与ECN的交互就能够获取用户所拜访的BS信息,为系统内外的网络设备与终端通信提供服务。
所述的一种PDT分组跨系统互联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S作为内部网络设备时,与PDC之间通过ICP方式连接;DS作为外部网络设备时,与PDC之间通过以太网连接,两者间使用UDP网络协议通信,利用IPSec协议为DS和PDC之间的IP数据传输提供安全加密。
所述的一种PDT分组跨系统互联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DC包括控制模块和数据模块,控制模块工作在用户态,数据模块工作在内核态,控制模块和数据模块之间通过接口控制进行通信。
所述的一种PDT分组跨系统互联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配置信息表模块、用户状态查询模块、资源管理模块、B1接口模块,配置信息表模块用于存储目标终端或组的归属地信息,用户状态查询模块用于查询目标终端的拜访地信息,资源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基站信道资源,B1接口模块用于网元间的连接管理;
所述的数据模块包括IP路由模块、GRE协议模块、内核数据发送和接收模块、IPSec协议模块,IP路由模块用于IP数据包的传输及路由,GRE协议模块用于对数据进行GRE封装和解封装,内核数据发送和接收模块用于用户分组数据的收发,IPSec协议模块用于PDC和DS之间消息认证和加密;DS发给PDC的用户数据,先在PDC的控制模块提取目的终端关键信息,待分组流程建立成功,再将数据传给内核模块做GRE封装、IP路由并发送给B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52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