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立式堤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4900.3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9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阮龙飞;王永庆;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D27/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项青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堤防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立式堤防结构,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它包括位于上部路面底部的挡墙、第一灌注桩和第二灌注桩。本发明减小对周边已建工程的不利影响。本发明还涉及这种直立式堤防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直立式堤防结构,本发明还涉及这种直立式堤防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新建堤防时,空间有时会受到周边已建工程的限制,堤防断面不能够采用传统斜坡式堤防,需要在局部或全线采用直立堤防结构,以减少由于新建堤防对周边已建工程的不利影响。例如在已建的两个桥墩之间新建堤防,传统的斜坡堤防,由于堤身断面的堆载对桥墩的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因此,研发一种直立式堤防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直立式堤防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为了提供这种直立式堤防结构的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直立式堤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上部路面底部的挡墙,位于挡墙底部两侧紧密布置的多个第一灌注桩,位于挡墙底部中件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灌注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灌注桩桩间的缝隙内填充有膜袋混凝土嵌缝。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膜袋混凝土为8字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灌注桩与第二灌注桩之间有第一砂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灌注桩内侧有防渗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砂土顶部为注浆加固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墙为U型槽,槽内有第二砂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部路面两侧有防浪墙和内侧栏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浪墙与挡墙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直立式堤防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紧密布置的多个第一灌注桩,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灌注桩;
步骤2:在第一灌注桩间的缝隙内填充膜袋混凝土嵌缝;
步骤3:在第一灌注桩和第二灌注桩之间吹填第一砂土;
步骤4:第一灌注桩内侧高压摆喷防渗墙;
步骤5:在第一灌注桩和第二灌注桩顶部浇筑挡墙,通过挡墙底板上的注浆孔对第一砂土表层进行压密注浆加固,形成注浆加固层;
步骤6:在挡墙内回填第二砂土,设置上部路面、防浪墙和内侧栏杆,完成施工。
本发明将传统斜坡堤防的大断面缩小成小于10m宽的直立式堤防断面结构,其占用空间小,将直立堤防的上部荷载限定在堤身宽度范围内,通过桩基础消化,对周边土体不增加水平向荷载,以减小对周边已建工程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灌注桩和膜袋混凝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防渗墙和第一灌注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发明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49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科植入物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自润滑销轴、斗杆及挖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