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辊式粉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4386.3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7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桃;张春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金桃 |
主分类号: | B02C4/02 | 分类号: | B02C4/02;B02C4/42;B02C4/3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云川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碎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辊式粉碎装置,包括机架、第一辊轮、与第一辊轮配合的第二辊轮以及用于驱动第一辊轮和/或第二辊轮转动的驱动装置,第一辊轮设置在第二辊轮的上方,第一辊轮安装在活动压架上,活动压架通过摆动轴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分设在第一辊轮的轴向的两侧,第一安装架上设有第一轴套,第二安装架上设有第二轴套,摆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轴套内和第二轴套内,第一轴套的内径比摆动轴的直径大0.01mm至3cm,第二轴套的内径比摆动轴的直径大于0.01mm至3cm。本发明第一辊轮的摆动更加灵活,能够更加均匀地对待粉碎物料进行粉碎,提升粉碎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辊式粉碎装置。
背景技术
辊式粉碎机广泛用于物料的破碎。如申请号201210446027.4,名称为“一种辊式粉碎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辊式粉碎机,其包括转动辊轮、从动辊轮以及一驱动装置,所述转动辊轮与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转动辊轮压设在所述从动辊轮上;所述转动辊轮配合设置在一可以上下摆动的活动架体上,该活动架体通过一摆动轴活动连接于一固定架上。
这类粉碎机在使用时,活动架体的摆动轴一般只能相对于机架转动,第一辊轮周向的辊压运动,辊压粉碎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在工作过程中,待粉碎物料易集中在第一辊轮的中部,长期使用后,第一辊轮的中部和第二辊轮的中部磨损较为严重,甚至造成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的报废。而且上述的这类粉碎机,在使用时,粉尘相对较多,长时间使用后,粉尘会逐渐进入辊轮的辊轴中或者辊轮的辊轴的轴承中,造成设备磨损。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更长、粉碎效果更好、节省能耗、安装方便的辊式粉碎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辊式粉碎装置,包括机架、第一辊轮、与第一辊轮配合的第二辊轮以及用于驱动第一辊轮和/或第二辊轮转动的驱动装置,第一辊轮设置在第二辊轮的上方,第一辊轮安装在活动压架上,活动压架通过摆动轴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分设在第一辊轮的轴向的两侧,第一安装架上设有第一轴套,第二安装架上设有第二轴套,摆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轴套内和第二轴套内,第一轴套的内径比摆动轴的直径大0.01mm至3cm,第二轴套的内径比摆动轴的直径大于0.01mm至3cm,还包括用于输送待粉碎物料和/或水的溜料板,溜料板对应第一辊轮与第二辊轮之间的间隙设置,所述活动压架上设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均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活动压架上,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均为一端开口的筒体,所述第一辊轮通过第一辊轴安装在所述活动压架上,第一辊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设置在第一轴承座中,第二轴承设置在第二轴承座中,在第一辊轴上对应第一轴承座的开口设有第一挡板,在所述第一辊轴上对应第二轴承座的开口设有第二挡板,第一挡板的外径大于第一轴承座的开口的直径,第二挡板的外径大于第二轴承座的开口的直径,在第一辊轮的两端设有第一环形凸缘和第二环形凸缘,在第一辊轴上设有与第二环形凸缘配合的定位凸缘,在第一辊轴上还套设有与第一环形凸缘配合的卡圈,在第一辊轴上还设有安装凸缘,卡圈固定在安装凸缘上,在第一辊轴上还设有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设置在卡圈与第一挡板之间,第二环形凹槽设置在定位凸缘与第二挡板之间。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活动压架与所述第一轴套之间设有第一限位凸缘,所述活动压架与所述第二轴套之间设有第二限位凸缘,第一限位凸缘与第二限位凸缘均固定在所述摆动轴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一限位凸缘之间的间隙为0.01mm至4cm,所述第二轴套与所述第二限位凸缘之间的间隙为0.01mm至4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金桃,未经张金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43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VRM形式化需求模型的生成和分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及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