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漏磁通可变型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64054.5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0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胡耀华;张惠娟;张运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2K1/276 | 分类号: | H02K1/276;H02K21/02;H02K21/1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迪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磁通可 变型 内置 永磁 同步电机 | ||
1.一种漏磁通可变型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铁芯(10)、三相绕组(20),转子铁芯(30),永磁体(40),第一隔磁磁障(51),第二隔磁磁障(52),第一隔磁磁桥(61)和第二隔磁磁桥(62);第一隔磁磁障(51)和第二隔磁磁障(52)材料为坡莫合金;转子铁芯(30),永磁体(40),第一隔磁磁障(51),第二隔磁磁障(52),第一隔磁磁桥(61)和第二隔磁磁桥(62)组成转子;
定子铁芯(10)与三相绕组(20)组成定子,定子铁芯(10)槽为梨形槽结构,三相绕组(20)为分布式绕组,绕制于定子铁芯(10)槽中;转子铁芯(30)位于定子铁芯(10)内部;
永磁体(40)内置于转子铁芯(30)中呈V型布置,第一隔磁磁障(51)和第二隔磁磁障(52)分别布置在永磁体(40)两端,第一隔磁磁桥(61)位于第一隔磁磁障(51)的外侧,第二隔磁磁桥(62)位于第二隔磁磁障(52)的内侧;
第一隔磁磁障51和第二隔磁磁障52为非规则形状,直接在硅钢片上冲压而成,然后再将坡莫合金填充进磁障后进行充磁,同一极下永磁体采用长方形结构,且尺寸大小相同;
当电机运行在低速恒转矩区时,第一隔磁磁障(51)和第二隔磁磁障(52)进入深度饱和状态,阻碍磁通短路,让绝大部分磁通穿过气隙进入定子;
当电机运行在高速恒功率区时,去磁电流使得第一隔磁磁障(51)和第二隔磁磁障(52)退出饱和状态,隔磁作用减弱,漏磁通增加,磁通短路增强,只让一部分磁通穿过气隙进入定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磁通可变型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永磁体(40)为矩形永磁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磁通可变型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定子铁芯(10)和转子铁芯(30)采用普通的硅钢片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405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