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流环、核心机以及航空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63537.3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79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苏杰;杨军;黄钟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7/047 | 分类号: | F02C7/047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许柱山 |
地址: | 20024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流 核心 以及 航空发动机 | ||
1.一种分流环(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流环壳体(1);
分流环主腔(2),构造于所述分流环壳体(1)内并与引气通道(3)相通;
分流环副腔(4);构造于所述分流环壳体(1)的前缘鼻部内且位于所述分流环主腔(2)之前;以及
冲击孔(5),为细长孔,用于连通所述分流环主腔(2)和所述分流环副腔(4),以形成冲击换热机构;
其中,所述分流环副腔(4)的容积小于所述分流环主腔(2)的容积,所述分流环主腔(2)和所述分流环副腔(4)均为环形腔,所述冲击孔(5)为多个且在所述分流环壳体(1)的周向上呈间隔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孔(5)为多个且在所述分流环壳体(1)的周向上呈等间距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环(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分流环副腔(4)相通的狭缝出气通道(6),以形成狭缝换热结构,所述狭缝出气通道(6)为全环通道且位于所述分流环副腔(4)之后和导叶之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流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出气通道(6)的出气口构造于所述分流环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狭缝出气通道(6)的进气口构造于所述分流环副腔(4)后侧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流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出气通道(6)的轴向截面呈类L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环(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分流环副腔(4)相通的狭缝出气口(7),为多个且在所述分流环壳体(1)的周向上与所述冲击孔(5)错位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流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出气口(7)构造于所述分流环壳体(1)位于所述的分流环副腔(4)处的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流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出气口(7)的数量与所述冲击孔(5)的数量相同,每个狭缝出气口(7)在所述分流环壳体(1)的周向上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冲击孔(5)的中间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流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出气口(7)为细长口,其长度方向与所述分流环壳体(1)的轴向一致。
10.一种核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分流环(100)。
11.一种航空发动机,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核心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35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