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遮盖UV树脂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62028.9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7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葛鹏;徐宏;汪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贝特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101 | 分类号: | C09D11/101;C09D11/102;C09D11/104;C09D11/03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黄少波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遮盖 uv 树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遮盖UV树脂膜的制备方法,丙烯酸酯预热后与部分活性单体混合;再加入分散剂,第一次分散;然后依次加入颜料与填料,第二次分散;研磨,得到色膏;混合氧化膦光引发剂与剩余的活性单体;然后加入的色膏、有机硅消泡剂、有机硅流平剂,分散均匀后得到高遮盖黑色UV丝印油墨,将上述高遮盖黑色UV丝印油墨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印刷在基材表面;然后采用UV冷光源,辐射时间25‑35秒,即得到高遮盖UV树脂膜。发明的高遮盖黑色UV丝印油墨组成合理,各组分协调性好,体系综合性能优异,并且粘度适用于丝网印刷,贮存性好。本发明的体系无需提高碳黑等组分用量,避免了其对产品外观、遮光性的不利影响;并且仅经过一次印刷,在7‑8微米的厚度下,就满足产品遮光要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为发明名称为高遮盖黑色UV丝印油墨、申请日为2015年5月26日、申请号为201510275592.2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属于产品制备技术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遮盖黑色UV丝印油墨制备的树脂膜,可用于电脑键盘。
背景技术
UV固化即紫外固化,UV是紫外线的英文缩写,固化是指物质从低分子转变为高分子的过程,利用UV紫外光的中、短波在UV辐射下,液态UV材料中的光引发剂受刺激变为自由基或阳离子,从而引发含活性官能团的高分子材料(树脂)聚合成不溶不熔的固体涂膜的过程,是一种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环保的、低VOC排放的新技术,20世纪80年以后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UV固化一般是指需要用紫外线固化的涂料(油漆)、油墨、胶粘剂(胶水)或其它灌封密封剂的固化条件或要求,其区别于加温固化、胶联剂(固化剂)固化、自然固化等。
一般紫外光指的是波长在0-400nm范围内的不可见光波,UV固化所使用的紫外线波长在200-400nm。UV丝印油墨的固化主要取决于光引发剂与固化工艺两方面,树脂的交联反应速度及颜填料的相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重要作用。现今使用的固化方式多为电力激发的中压汞弧灯,能量在400-600j/cm2,引发剂多使用苯偶姻及其衍生物、苯偶酰及其衍生物、苯乙酮及其衍生物、酰基磷氧化合物。
UV丝印油墨凭借其节能环保、效率高等优点,在电子器材及包装材料的印刷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在电脑键盘印刷领域,UV型油墨已逐渐或部分取代溶剂型油墨,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在电子领域,电脑键盘、平板电脑要求遮光,所用遮光片为在透明或者白色基材上设置不透光油墨层,挡住LED补光源,要求油墨具有高的遮盖性。现有UV油墨存在遮盖力不足的缺陷,250目网版印刷,膜厚7-8μ,漆膜遮盖力不足,印刷一道难以形成遮盖,透光较严重。
现有的溶剂型油墨需要印刷两道,印刷膜厚一般为10微米以上才能遮住LED光。缺点主要有两点:①工艺比较复杂,需要丝印两道,固化耗时,需烘烤2小时以上,效率较低。②溶剂型油墨VOC挥发,易造成环境污染及人体伤害,属于非环保型油墨。
现有技术中,提高UV黑色油墨遮盖力的方法是增加配方中碳黑的比例,但用量一旦超过临界体积浓度(CPVC),树脂对色粉不能完全包覆,就易产生针孔,沙眼透光等现象;并且现有油墨光泽偏哑(光泽范围3-6GS),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消光粉,但由于消光粉是透明的,会降低涂层遮盖力。由于遮盖力的难以提升,导致印刷时必需通过增加膜厚的方法来满足遮光需求。
最主要的是现有UV油墨紫外干燥固化困难。增大粉量,提高漆膜遮盖力,在经过UV机固化后,通常只能达到表干,深层固化困难,因此导致漆膜表面收缩,产生裂纹、橘皮现象,而漆膜深层未固化,影响涂层的整体物理性能,特别是与基材的附着力很差,耐热冲击、耐候、力学性能都不适合电脑键盘的要求。
当前行业面临着UV黑色丝印油墨提高遮盖力而导致难以固化的难题,使得UV体系油墨仍然受到限制,相比于溶剂型油墨,此短板造成UV型油墨难以推广使用,不环保的溶剂型油墨仍然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贝特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贝特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20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