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次聚类的用电行为模式分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1607.1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6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冯剑;孙胜博;董增波;刘建华;史善哲;李冰;白新雷;陈宋宋;李德智;陈珂;宫飞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Q30/02;G06Q50/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张晓佩 |
地址: | 050022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二次 用电 行为 模式 分类 方法 | ||
1.一种基于二次聚类的用电行为模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一:读取负荷数据,采用横向处理、纵向处理和温度处理三个方法对非正常数据进行识别与处理;
步骤二:通过移动平均数法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减少噪音;
步骤三:采用极差归一化处理和加权处理解决量纲差别大的问题;
步骤四:使用不同聚类方法得到每种方法下的聚类树和聚类中心;
步骤五:通过Cophenetic相关系数选出最优聚类树和聚类中心;
步骤六:利用模糊C聚类法,以最优聚类法的聚类树和聚类中心进行聚类,选取效果最好的类别数作为最终确定的类别数;
步骤七:得到类别数后,重复步骤四到步骤六,进行模糊C聚类后还原数据并输出聚类后的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次聚类的用电行为模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对非正常数据进行识别和处理三个方法:
横向处理认为短时间内数据横向相同,即样本日与附近同类日曲线相同,结合统计学原理,利用样本统计指标与设定阈值判断是否有非正常数据;
纵向处理认为短时间内数据纵向相同,即相隔15min的连续3个数据相对稳定,没有突变,结合统计学原理,利用样本统计指标与设定阈值判断是否有非正常数据;
温度处理认为某一温度下各日最大负荷数据是否小于30%的对应温度下的最大负荷数据的平均值,则认为此日为休息日或者限电日。
3.根据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次聚类的用电行为模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进行平滑处理,具体为:移动平均法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即对任意奇数个连续的点,将它们最中间的点的值替换为其他点的平均值,操作时将所有负荷点附近连续5个数据平均化,形成平滑后负荷序列,去除采集数据时的毛刺数据。
4.根据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次聚类的用电行为模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解决量纲差别大的问题时,以当前元素值与观测值中最小值的差,除以观测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为归一化变换,经过极差归一化变换后每个元素的取值均在0~1之间;加权处理考虑特征向量中各维度特征值对负荷分类的不同贡献,聚类时对各维度特征值进行加权处理。
5.根据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次聚类的用电行为模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不同聚类方法包括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离差平方和法和加权平均法。
6.根据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次聚类的用电行为模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选出最优聚类树和聚类中心,通过Cophenetic相关系数反映了聚类效果的好坏,Cophenetic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说明聚类效果越好。
7.根据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次聚类的用电行为模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利用模糊C聚类法进行二次聚类,聚类中心由初次系统聚类提供,选择聚类效果最好的类别数作为最终确定的类别数。
8.根据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次聚类的用电行为模式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七根据类别数,重复系统聚类,选取最优聚类中心,模糊C均值二次聚类等步骤,并还原数据和输出聚类后的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160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