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疏阵列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电路和成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9132.2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3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辉;吴亮;孙晓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8/00 | 分类号: | G01V8/00;G01S13/88;G01S13/89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疏 阵列 信号 处理 方法 装置 电路 成像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稀疏阵列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电路和成像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对子阵列单元构成的稀疏阵列的接收信号、接收本振信号、发射信号和发射本振信号,通过功分和网络划分之后进行第一次混频,得到第一混频信号,并通过耦合器耦合之后进行第二次混频,得到第二混频信号,将所述第一混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混频信号再次进行混频,得到调制信号,输入到后续的图像处理器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得到图像信息。所述方法基于子阵列单元构成的稀疏阵列,提出了相应的进行信号处理的方法,基于所述子阵列单元的数目,在信号处理时,对信号进行功分和网络划分,再进行混频处理,最终得到多路中频信号,可以提高成像的分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稀疏阵列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电路和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毫米波人体成像技术是目前全球安防领域的先进技术,该设备能够在不直接接触人体的情况下,有效检测出在衣物覆盖下藏匿于人体各部位的物品,特别是能够检测出非金属物品,并可以从图像上获取隐匿物品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信息。
该设备在接收到回波信号之后需要对回波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得到调制信号。由于设备中稀疏阵列单个辐射单元的范围不可调整,因此针对单一的辐射单元进行信号的调制处理,会因为辐射单元的辐射范围有限,而导致调制处理后得到的信号中的信息损失,从而降低了成像的分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疏阵列信号处理方法、装置、电路和成像系统,得到多路中频信号,可以提高成像的分辨率。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疏阵列信号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稀疏阵列中检测动态检测对象的接收本振信号、发射本振信号、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
对所述接收本振信号和接收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得到第一混频信号;
对所述接收本振信号、所述接收信号、所述发射本振信号和所述发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得到第二混频信号;
对所述第一混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混频信号进行混频,得到调制信号;
基于所述调制信号,得到所述动态检测对象的图像信息。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稀疏阵列信号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稀疏阵列信号获取模块、第一混频模块、第二混频模块、第三混频模块和图像信息生成模块;
所述稀疏阵列信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稀疏阵列中检测动态检测对象的接收本振信号、发射本振信号、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
所述第一混频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本振信号和接收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得到第一混频信号;
所述第二混频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本振信号、所述接收信号、所述发射本振信号和所述发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得到第二混频信号;
所述第三混频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混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混频信号进行混频,得到调制信号;
所述图像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调制信号,得到所述动态检测对象的图像信息。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稀疏阵列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功分网络、开关网络、混频器和耦合器;
所述混频器包括射频混频器、本振混频器和中频混频器,所述射频混频器和所述本振混频器连接所述中频混频器;
所述功分网络连接射频混频器,所述功分网络用于对接收本振信号进行功分处理;
所述开关网络连接射频混频器,所述开关网络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网络划分;
所述耦合器连接本振混频器,所述耦合器用于对信号进行耦合处理。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所述成像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一种信号处理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91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