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58530.2 | 申请日: | 2019-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6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 发明(设计)人: | 渡庆次锐彦;中江伸也;玉冈健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李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冷却装置,具备冷板、散热器、泵、第一箱以及第二箱。冷板具有第一制冷剂流路。散热器具有多个散热片和形成与第一制冷剂流路连通的第二制冷剂流路的多个管。泵使制冷剂循环。第一箱与多个管的一端连结。第二箱连结多个管的另一端和泵。散热器配置于冷板上。冷板具有底壁部、上壁部、侧壁部、内部空间、流入口以及流出口。底壁部的下表面与发热组件接触。上壁部覆盖底壁部的上表面。侧壁部连结底壁部的周部和上壁部的周部。内部空间由底壁部、上壁部以及侧壁部包围并形成第一制冷剂流路。流入口配置于第一制冷剂流路的一端侧。流出口配置于第二制冷剂流路的另一端侧。底壁部具有多个叶片,侧壁部的内周壁具有第一弯曲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冷却装置具备冷板。例如,日本特开2015-50287号公报记载的冷板具有:盖体,其具有制冷剂流入用贯通孔及制冷剂流出用贯通孔;以及基板,其将下表面与发热组件连接。在基板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板状散热片。由形成于盖体的内表面与冷板的主面之间的空间形成制冷剂的流通通路。
从制冷剂流入用贯通孔流入到形成于盖体的内表面与冷板的主面之间的空间的制冷剂与板状散热片进行热交换,并经由制冷剂流出用贯通孔流出。由此,发热组件被冷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502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就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冷却装置而言,基板为俯视矩形,在制冷剂流入用贯通孔及制冷剂流出用贯通孔正下方的未设置板状散热片的非形成区域,强度低。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在使基板的下表面和发热组件接触时,基板在板状散热片的非形成区域变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防止与发热组件接触的冷板的变形。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冷却装置具备冷板、散热器、泵、第一箱以及第二箱。冷板具有供制冷剂在内部流通的第一制冷剂流路。散热器具有多个散热片和形成与第一制冷剂流路连通的第二制冷剂流路的多个管。泵使制冷剂循环。第一箱与多个管的一端连结。第二箱连结多个管的另一端和泵。散热器配置于冷板上。冷板具有底壁部、上壁部、侧壁部、内部空间、流入口以及流出口。底壁部的下表面与发热组件接触。上壁部覆盖底壁部的上表面。侧壁部连结底壁部的周部和上壁部的周部。内部空间由底壁部、上壁部以及侧壁部包围并形成第一制冷剂流路。流入口配置于第一制冷剂流路的一端侧,供制冷剂流入。流出口配置于第二制冷剂流路的另一端侧,供制冷剂流出。底壁部在上表面具有多个叶片,侧壁部的内周壁在叶片的一端与流出口之间具有向内侧以凸状弯曲的第一弯曲部。
发明效果
根据示例性的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防止与发热组件接触的冷板的变形的冷却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俯视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仰视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A-A线剖视立体图。
图5是图3中的B-B线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冷板的上壁部及侧壁部的仰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冷板的底壁部的俯视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85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电路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基板处理装置和基板处理装置的运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