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温度和防盗的双监测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58015.4 | 申请日: | 2019-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1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吴自强;符晓洪;罗伟明;范伟松;斯荣;孙嘉杰;李炳璋;厉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K11/32 | 分类号: | G01K11/32;G01H9/00;G08B13/24;G06N3/0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熊文杰 |
| 地址: | 518001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温度 防盗 监测 方法 系统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温度和防盗的双监测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分别向第一单模光纤、第二单模光纤耦合脉冲光,以在第一单模光纤和第二单模光纤中产生拉曼散射光和后向瑞利散射光;分别接收经第一单模光纤反射后的拉曼散射光,经第二单模光纤反射后的后向瑞利散射光;其中,拉曼散射光携带反斯托克斯散射光;根据脉冲光和反斯托克斯散射光获取沿待测电缆分布的温度信息,并根据脉冲光和后向瑞利散射光获取待测电缆的入侵事件,入侵事件包括入侵位置和入侵类型;根据温度信息、入侵位置、入侵类型按照预设报警策略输出相应的报警信息,可以同时实现对待测电缆的温度和入侵事件的监测,降低了监测成本,同时也提高的监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缆温度和防盗的双监测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缆沟分布广、距离长,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火灾或入侵事件引发电缆断裂、短路,设备跳闸、停电等故障既给电力用户造成了经济损失,也对电网安全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电力电缆的温度监测方法可以基于感温电缆式测温系统,感温电缆内部涂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热绝缘材料的弹性钢丝,当监测到的外部环境温度达到绝缘材料预定融化温度时,电缆绝缘层将受到损坏而短路。电力电缆的入侵事件的监测方法是基于电缆的漏电流测量或外层间电容测量之类的电学参量对电缆进行监测,而不能够实现对电缆的温度和入侵事件同时监测。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缆温度和防盗的双监测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实时对待测电缆的温度和入侵事件同时进行监测。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温度和防盗的双监测方法,应用于电缆防盗监测系统,所述电缆防盗监测系统包括与待测电缆同步绑定设置的第一单模光纤和第二单模光纤,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向所述第一单模光纤、第二单模光纤耦合脉冲光,以在所述第一单模光纤和第二单模光纤中产生拉曼散射光和后向瑞利散射光;
分别接收经所述第一单模光纤反射后的所述拉曼散射光,经所述第二单模光纤反射后的所述后向瑞利散射光;其中,所述拉曼散射光携带反斯托克斯散射光;
根据所述脉冲光和所述反斯托克斯散射光获取沿所述待测电缆分布的温度信息,并根据所述脉冲光和所述后向瑞利散射光获取所述待测电缆的入侵事件,所述入侵事件包括入侵位置和入侵类型;
根据所述温度信息、入侵位置、入侵类型按照预设报警策略输出相应的报警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脉冲光和所述后向瑞利散射光获取所述待测电缆的入侵事件,所述入侵事件包括入侵位置和入侵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脉冲光和所述后向瑞利散射光获取沿所述单模光纤分布的振动信号;
根据所述脉冲光和所述后向瑞利散射光获取所述待测电缆的入侵位置,并将所述振动信号输入至预测模型以获取所述待测电缆的入侵类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振动信号输入至预测模型以获取所述待测电缆的入侵类型前,包括:
获取振动信号训练集,所述振动信号训练集包括多个干扰振动信号和多个入侵振动信号;
利用所述振动信号训练集对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获取所述预测模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振动信号训练集对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获取所述预测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振动信号训练集中多个干扰振动信号确定所述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的第一损失函数;
根据所述振动信号训练集中多个入侵振动信号确定所述循环神经网络模型的第二损失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80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