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装配汽车前保险杠的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7728.9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2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胡阳;唐小东;李金梅;牛磊;李文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02 | 分类号: | B62D65/02;B62D6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唐述灿 |
地址: | 24100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装配 汽车 保险杠 定位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汽车前保险杠的定位装置,包括装置本体、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和第三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设在装置本体的第一侧面,第二定位结构设在装置本体的第二侧面,第三定位结构与装置本体连接。第一定位结构包括对称分布在第一侧面纵向两侧的两个子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对称分布在第二侧面纵向两侧的至少两个定位头,第三定位结构包括两个间隙控制块。使用本申请提供的定位装置装配汽车前保险杠时,能够快速定位前保险杠与车身框架、前保险杠亮条与发动机盖、前保险杠亮条与前大灯亮条之间的各匹配面和配合间隙,使前保险杠的装配更加精确,更易满足DTS设计要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装配汽车前保险杠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客户对汽车外观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汽车前脸处的设计逐渐成为客户观察汽车外观时的首要关注对象。然而汽车前脸处的进气栏栅以及周边的前大灯、保险杠等结构配合复杂且极易被客户感知。
在相关技术中,对汽车前脸处进行装配时,一般通过人工对准前保险杠的安装点进行安装,但由于前保险杠的安装点精度差,人工操作误差大等因素,导致安装后的位置精度无法保证,再加上保险杠本身刚性差、易变形,从而导致前保险杠上部区域与前大灯及发动机盖配合处的间隙、平度和对齐度难以满足DTS(Dimensional TechnicalSpecification,尺寸技术规范)设计要求,由此也无法保证批量生产的产品的一致性,汽车外观品质降低,影响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汽车前保险杠的定位装置,能够使前保险杠的装配更加精确,更易满足DTS设计要求。
本申请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装配汽车前保险杠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装置本体、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和第三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设在所述装置本体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设在所述装置本体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装置本体上不同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三定位结构与所述装置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侧面纵向两侧的两个子定位结构,每个子定位结构包括一个第一定位块和一个第二定位块,装配时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块同时穿过所述前保险杠上的一个第一定位孔和车身框架上的第二定位孔,另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块依次穿过所述前保险杠上的另一个第一定位孔和车身框架上的第三定位孔,每个所述第二定位块穿过设在所述前保险杠上的缺口并与所述车身框架上的配合面配合;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二侧面纵向两侧的至少两个定位头,装配时每个所述定位头与所述前保险杠顶端的相邻的两面接触;所述第三定位结构包括两个间隙控制块,每个所述间隙控制块被配置为装配时插入与其同侧的前保险杠亮条和前大灯亮条的间隙中。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尺寸被设置为使得所述第二定位块适于位于所述配合面周围设置的突起内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装置本体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还包括连接条,所述定位头通过连接条固定在所述装置本体的第二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定位头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L形板,两个所述L形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壁与所述连接条连接,所述L形板包括在所述连接条的长度方向上靠近所述连接条的第一板和远离所述连接条的第二板,装配时所述第一板的内壁与所述前保险杠的内沿配合,所述第二板的内壁与所述前保险杠的上沿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三定位结构通过可伸缩连接件与所述装置本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间隙控制块为T型板,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三板和第四板,所述第四板位于所述第三板的中部,所述第三板的底面与所述前大灯亮条和所述前保险杠亮条的上沿配合,所述第四板的相对的两侧面分别用于与所述前大灯亮条和所述前保险杠亮条的侧沿接触,其中,所述侧沿为位于车身同侧的所述前大灯亮条和所述前保险杠亮条的相邻的侧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77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