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HHT的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线路行波测距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6762.4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4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栋;侯梦倩;刘喜梅;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李升娟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hht 混合 多端 直流 输电 线路 行波 测距 方法 | ||
1.一种基于HHT的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线路行波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位于整流侧的LCC-HVDC端和位于逆变侧的多个MMC-HVDC端的电压行波信号,基于HHT处理所述电压行波信号,获得各端的幅-频电压行波;
基于每端的所述幅-频电压行波,获取各端初始行波波头的抵达时刻;
基于各端的初始行波波头的抵达时刻,获取故障区间识别矩阵;
基于所述故障区间识别矩阵,识别故障所在区间;
基于识别出的故障所在区间,获取故障位置测量矩阵;
基于所述故障位置测量矩阵,获取故障与所在区间内的换流站之间的距离;
所述分别获取位于整流侧的LCC-HVDC端和位于逆变侧的多个MMC-HVDC端的电压行波信号,基于HHT处理所述电压行波信号,获得各端的幅-频电压行波,具体包括对每端执行下述处理:
a.获取1模电压行波信号ui(k):
b.获取1模电压行波信号的上、下包络线均值
c.定义1模电压行波信号ui(k)与上、下包络线均值之差为
d.获取的上、下包络线均值
e.定义与其上、下包络线均值之差为
f.确定是否满足第一条件:
若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返回步骤d,继续执行步骤d、e、f,直至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若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定义参数xi(k):
确定极坐标系下的幅值Ai(k)、相位θi(k)及采样点k处的瞬时频率fi(k):
确定幅-频电压行波的瞬时值Vf,i(k):Vf,i(k)=Ai(k)fi(k);
其中,i为换流站序号,i=1,2,…,N,N为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站总数;k为采样点序号;ui(k)为第i端换流站的1模电压行波信号;第ui,+(k)和ui,-(k)分别为第i端换流站的正极电压行波信号和负极电压行波信号;为第i端换流站的1模电压行波信号的上、下包络线均值;ui,t(k)和ui,b(k)分别为第i端换流站的1模电压行波信号ui(k)的上包络线和下包络线;为第i端换流站的的上、下包络线均值;和分别为第i端换流站的的上包络线和下包络线;n为循环次数,且n>1;分别为经过n次和(n-1)次循环后第i端换流站的经验模态参数计算值;ε为已知的门槛值;j为虚数单位;Reli(k)和Imai(k)分别为第i端换流站直角坐标系下的实部值和虚部值,且Reli(k)等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的Imai(k)等于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的的柯西积分值;T为已知的采样步长;Ai(k)、θi(k)及fi(k)分别为第i端换流站极坐标系下的幅值、相位及采样点k处的瞬时频率;Vf,i(k)为第i端换流站在采样点k处的幅-频电压行波的瞬时值;
所述基于每端的所述幅-频电压行波,获取各端初始行波波头的抵达时刻,具体包括:
获取满足第二条件的最小k值kmin,所述第二条件为:
获取初始行波波头的抵达时刻ti:ti=kminT;
其中,δ为采样数据窗内幅-频电压行波的峰值,通过遍历数据采样窗内所有采样点的幅值确定;ti为第i端换流站初始行波波头的抵达时刻;
所述基于各端的初始行波波头的抵达时刻,获取故障区间识别矩阵,具体包括:
基于各端的初始行波波头的抵达时刻,确定故障区间识别矩阵Δ:
其中,Δ1、Δ2、……、ΔN分别为故障区间识别矩阵第1、2、……、N行的值;v为行波在输电线路上的传播速度,为已知值;t1、t2、……、tN分别为第1、2、……、N端换流站初始行波波头的抵达时刻;D1、D2、……、DN分别为第1、2、……、N端换流站与混合多端直流输电线路上的星型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已知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676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