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持气象仪温度数据拟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6634.X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3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邓维波;赵彬;季志宇;刘书源;马洪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大雷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W1/02 | 分类号: | G01W1/02;G01W1/1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刘景祥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气象 温度 数据 拟合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手持气象仪温度数据拟合方法,采用多点观测技术,结合数修正据融合算法,实现手持气象设备温度数据的精准拟合。所述拟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集不同温度环境下各温度传感器的未修正观测数值与环境真值;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的未修正观测数值与环境真值,构建温度拟合曲线,并利用温度拟合曲线修正当前温度观测数值;步骤三、根据对各传感器温度数据的修正观测数值确定当前时刻所有传感器一致可靠性测度;步骤四、利用一致可靠性测度作为媒介,得到当前时刻所有观测值的融合结果。本发明首次在手持气象设备上,实现多点观测修正融合技术,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各观测点的实测数据,从而更能真实准确的描述各点的观测数据在被观测环境中的重要程度,有效的规避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手持测量设备的温度数据测量精度和数据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持气象测量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手持气象仪温度数据拟合方法。
背景技术
手持气象仪作为新一代气象测量设备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可靠、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可直接手持观测等突出优点,能够显示并记录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气压高度、定位等数据。但由于使用功耗及尺寸等因素限制,温度传感器模块探测准确性会随工作环境温度变化发生缓慢变化,即漂移现象,影响探测精度。因此,更加精准的温度数据逼近拟合方法是实现手持气象设备快速、准确观测环境数据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多点观测技术,结合数修正据融合算法,实现手持气象设备温度数据的精准拟合。
手持气象仪温度数据拟合方法,所述拟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不同温度环境下各温度传感器的未修正观测数值与环境真值;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的未修正观测数值与环境真值,构建温度拟合曲线,并利用温度拟合曲线修正当前温度观测数值;
步骤三、根据对各传感器温度数据的修正观测数值确定当前时刻所有传感器一致可靠性测度;
步骤四、利用一致可靠性测度作为媒介,得到当前时刻所有观测值的融合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多传感器至少为两个。
进一步的,在步骤一中,对于各传感器的未修正观测数值与环境真值的录取过程可以分别进行。
进一步的,在步骤一中,使用恒温箱搭建不同温度状态下的标准测试环境,分别读取全温度量程范围内一定间隔各测试点的温度数值。
进一步的,在步骤二中,所述构建温度拟合曲线,即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真实温度环境下的线性拟合得到的温度传感器灵敏度、斜率及相关系数,选择使各次测量偏差的平方和为最小的值作为拟合曲线的基准参数,再通过重构的拟合曲线读取修正真值。
进一步的,在步骤三、四中,从各观测点数据可靠性角度出发,对各观测点的实测数据进行挖掘,最终实现多点观测数据的修正融合。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是:本发明首次在手持气象设备上,实现多点观测修正融合技术,最大优点即为观测结果不受可控参变量限制,有效的规避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各观测点的实测数据,从而更能真实准确的描述各传感器点的观测数据在被观测环境中的重要程度,有效的规避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手持测量设备的温度数据测量精度和数据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手持气象仪温度数据拟合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大雷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工大雷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66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