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驱动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56609.1 | 申请日: | 2019-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5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 发明(设计)人: | 唐慧;王万年;王天甜;唐洪珍;石兆蚌;孙会昌;刘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市科达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驱动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驱动器,属于智能驱动器技术领域,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的外部设置有内壳,所述内壳底部设置有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二散热管围设在驱动器的底部外侧,所述第二散热管的首尾连通形成循环管,所述第二散热管的两侧上端连通有第一散热管,本发明第一散热管与第二散热管进行吸热,第二散热管内部装有工作流体,工作流体液态遇热挥发成汽态,通过风扇进行吹风,使汽态工作流体向上运动到散热翅片处遇冷转化成液体再沿散热翅片下表面流进入第二散热管中,再吸热转化成汽态,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液汽循环带走热量,从而保证驱动器能够进行高效散热,散热快且效果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驱动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驱动器。
背景技术
智能伺服驱动器又称“可编程伺服驱动器”,是集伺服驱动技术、PLC技术、运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全数字化驱动器,其内部可进行梯形图编程,完成PLC的逻辑、数据运算,通过特有的运动控制指令,来实现多轴电机同步控制功能。智能伺服驱动器属于伺服系统中的一部分,主要应用于高端装备、智能机器的核心控制部件,智能伺服驱动器能广泛应用于纺织机械、木工机械等领域,现有的智能驱动器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现有的散热方式一般在外壳外设有散热口或散热风扇,但散热效果较差,并且这种方式导致智能驱动器容易积攒灰尘,而智能驱动器大多较为精密,灰尘会影响智能驱动器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驱动器,具有散热效果好且防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驱动器,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的外部设置有内壳,所述内壳底部设置有第二散热管,所述第二散热管围设在驱动器的底部外侧,所述第二散热管的首尾连通形成循环管,所述第二散热管的两侧上端连通有第一散热管,所述第一散热管邻近上端外侧均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内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连接在外壳底部,所述内壳与外壳形成腔体,所述散热翅片贯穿内壳并设置在腔体内,所述外壳的外壁上与散热翅片对应的位置固定设置有风扇。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管的上端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贯穿延伸至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封盖。
优选的,所述风扇的外侧设置防护罩。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垫。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表面对应腔体的位置设置有多个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散热翅片下表面朝向第一散热管的方向设置为倾斜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管紧贴在驱动器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第一散热管与第二散热管进行吸热,第二散热管内部装有工作流体,工作流体液态遇热挥发成汽态,通过风扇进行吹风,使汽态工作流体向上运动到散热翅片处遇冷转化成液体再沿散热翅片下表面流进入第二散热管中,再吸热转化成汽态,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液汽循环带走热量,从而保证驱动器能够进行高效散热,散热快且效果良好。
2、本发明的驱动器在散热过程中不与外界空气流通,从而使灰尘无法进入驱动器内,从而保证了驱动器不受灰尘影响,延长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智能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内部电路图。
图中:1、防护罩;2、风扇;3、第一散热管;4、内壳;5、外壳;6、进液管;7、封盖;8、驱动器;9、散热翅片;10、腔体;11、减震垫;12、支撑杆;13、第二散热管;14、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市科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蚌埠市科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66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适应白平衡方法及车载全景环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用模板支撑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