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工具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6343.0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3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吉兼圣展;山本瑞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牧田 |
主分类号: | B25F5/00 | 分类号: | B25F5/00;B25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高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工具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锤钻(1)构成为包括:筒状的顶端工具保持部件(10),其保持顶端工具(T);活塞(16),其伴随着来自马达(4)的旋转而前后运动;冲击件(18),其与活塞联动而前后运动;中间件(20),其以可向顶端工具保持部件内前后移动的方式被收装于冲击件与顶端工具之间,在通常冲击时抵接于顶端工具的后端而将来自冲击件的冲击间接地传递给顶端工具,在顶端工具保持部件内的中间件的前侧,于顶端工具保持部件与中间件之间,金属制的两个前环(42)和后环(43)分别以可向前后方向移动的状态被收装。根据本发明,即使是实现限制中间件向冲击件侧的移动的工具,也能够发挥稳定的防空打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锤、锤钻等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电锤、锤钻等冲击工具通过曲柄机构等将来自马达的旋转转换为活塞的前后运动,并通过与活塞联动而在气缸、顶端工具保持部件内前后运动的冲击件隔着中间件间接地冲击被安装于顶端工具保持部件的顶端工具的后端,由此能够进行冲击动作。
作为该冲击工具,已知一种冲击工具,其具有防空打机构,以使得在顶端工具未安装于顶端工具保持部件的状态或者未将顶端工具推压到被加工面的状态(下面将这些状态称为“非冲击状态”)下,即使活塞往复运动,冲击件也不会冲击中间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一种技术方案,即在气缸的顶端设置卡止用O型圈,在中间件形成圆锥面,在非冲击状态下,在最初的空打中卡止用O型圈卡合于比通常冲击时前进的中间件的圆锥面而对中间件的前后移动施加阻力,由此限制中间件向冲击件侧的移动,而防止之后的空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3369844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方案中,由O型圈、即弹性体直接进行中间件的移动限制,因此,担心由于反复接触中间件而使O型圈磨损或劣化,被施加于中间件的阻力下降而导致防空打功能无法发挥出来。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其即使是实现限制中间件向冲击件侧的移动的工具,也能够发挥稳定的防空打功能。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冲击工具,其具有冲击机构,该冲击机构构成为包括筒状的顶端工具保持部件、活塞、冲击件和中间件,其中,顶端工具保持部件保持顶端工具;活塞伴随着来自马达的旋转而前后运动;冲击件与该活塞联动而前后运动;中间件以向顶端工具保持部件内可前后移动的方式被收装于该冲击件与顶端工具之间,在通常冲击时抵接于顶端工具的后端而将来自冲击件的冲击间接地传递给顶端工具,所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
在顶端工具保持部件内,于中间件的前侧且于顶端工具保持部件与中间件之间,收装有至少两个环状部件,所述环状部件分别以可向前后方向移动的状态被收装,且其中的至少一个为金属制。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环状部件为两个。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2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环状部件均为金属制。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中间件构成为包括大径部和小径部,其中,大径部相对于顶端工具保持部件的内表面滑动;小径部从大径部向前方突出并松动地插入环状部件。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端工具保持部件上形成有顶端细的环形的台阶部,最前方位置的环状部件的前表面为抵接于所述台阶部且与其具有相同形状的锥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牧田,未经株式会社牧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63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